中國甘肅在線蘭州訊(文/張奉剛) 品讀劉旭昇的書法作品,使我眼前一亮;一股濃濃厚重、清新而富有傳統意蘊風格的翰墨韻味撲面而來。其作品功深力厚,追求意趣,個性鮮明,賞心悅目,這與他50多年來的磨礪錘練是分不開的。
劉旭昇,書名·潭石,號·清水山人,隴上清水人,大專文化,現為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畫研究院終身顧問、甘肅省毛澤東書法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兼潤博分院院長、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常務理事、甘肅省軒轅研究會常務理事、甘肅省老干部書畫協會會員、蘭州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劉旭昇自幼秉承庭訓,從小跟父親學習書法,同時受伯父<清末秀才>書法指導,初臨李壽庭楷書《治家格言》帖、后繼臨二王《圣教序》《蘭亭序》、《樂義論》、趙孟頫《膽巴碑》及多種賦帖,后兼臨懷素小抄,董其昌書帖,現又側重臨習孫過庭《書譜》,從中汲取其用筆方法和米芾行書的猗側變化技巧,融匯貫通,長于行楷兼行杪,自成習法,略有見樹,練筆不輟。
劉旭昇是隴上著名的社會團體文化活動家,愛好廣泛,衷情攝影,勒于音樂,垂涎書畫,在各種社交活動中參與書法創作,現場潑墨;近年來擔任社會事業團體職務多,活動繁忙,身影遍布隴上各類文化產業活動及慈善事業中。被蘭州市慈善總會授于《慈善藝術家》稱號;被蘭州市崇德孤殘困境兒童中心評為《崇德愛心大使》。他的逐多優秀書作,曾先后在全國各類各項書畫大展中得到多種獎項,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的作品布局追求氣勢恢弘,顧盼生姿,線條優美,粗細自然流暢,富有變化,彰顯質樸無華;筆法提按頓挫,意趣橫生,現場觀摩其創作過程,一招一式節奏感徐疾有致;一掃清代科舉代制下書壇清規戒律。他習帖臨碑,溯源尋根,始終把書法作品的最高境界,提升到一心寫學養,完善自我,追求完美。尤其是在創作過程中對行書,整體布局求虛實結合,就疏密得當,雖然作品結體有左低右高,略微斜勢(扛肩),行氣連貫,反而有意趣生姿的動態美感。時常覺得抱樸守拙,才是穩健的書人“退為進”的進取之道。略有閑余之時,他把書法的腳步邁向祖國大地、千山萬水 ,游歷寺廟庵觀、弄堂 、碑林及博物館,踏遍絲綢之路景點,臨摹扁額的精致華美,給予他以精神支柱和美學滋養,體現在他各種書法創作中,為眾多寺廟院觀書寫匾額,在他繁忙豐沛的各項社會文化事業活動中,思索、歷練、陶冶、使其書法作品獲得升華;追求大風范,始終把真、草、隸、篆、行無所不融,沖擊高水準,力求得到表層美,蘊涵美而點劃飛動;示結體美、章法美而血脈連貫,天成風韻,磅礴氣勢;使創作出的作品有著“無言而有詩篇意含;無動而有舞蹈的神態;無聲而有音樂之旋律。 所謂字的精氣神、所謂筆意、風采、韻味,都是在這種“筆斷意連,字斷氣連”的完美組合中得到體現。龍飛鳳舞,鐵劃銀鉤,氣勢非凡的書作字面,很是精彩。長期以書法作為一生追求目標,筆耕不輟。作品在近年來連續入選全國大賽大展并獲獎,優秀作品入編多部書畫典庫。其主要有:一;在全國第九屆金鼎杯書畫大賽中獲金獎,并授予“中國書法百杰”。二;在第四屆炎黃杯國際書畫大賽中獲金獎。三;在《黃河魂·中國夢》全國書畫大賽中獲二等獎。四;在甘肅省文聯主辦的慶祝毛澤東詞《沁園春·雪》發表69周年書畫大展中獲一等獎。五;在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省文聯、省科技廳等十三部門舉辦的省科技界第四屆書畫大展中獲二等獎。六;又在由省委宣傳部等十三部門主辦的又《甘肅省書畫名家》·《中國書畫之鄉》通謂書畫大展中獲一等獎。2013年10月在蘭州成功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影響廣泛,受到社會各界關注。他的行草書作,行云流水,筆鋒犀利,體現了民族精神的雄強情調。
劉旭升在2009年被中國國際藝術官方網站、國際藝術拍賣中心收錄為黃金席位,作品推薦為最具有收藏價值的作品。他的楷書楺雜多功,不拘一格,顯得隨意可親。是“留給下一代傳統文化的墨跡,是書法愛好者共有的選擇。”其書法作品逐步進入全國市場,已有數以千計的書作被愛好者請進府中廳堂、賓館、飯店、辦公場所等懸掛觀賞,深受喜愛和收藏。俄羅斯中國大使館就有他的作品。
劉旭升認為一個成熟的書者,應該對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國書法,有一個高標準、高思維、高境界的審美認識,把世界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給予美的表現,精神的升華。他常說道書法“美與丑”、“秀與拙”的問題,尤其是在“拙”的方面容易出問題。書法中真正的所謂“古拙”、“質樸”、是“潛心寫學養,”是唯美的表現,需要尊重傳統,力爭雅俗共賞,寫的字丑就是丑,不應該受到提倡,必須向雅俗共賞靠攏,才能被歷史認可。無法無天的病態書法。一些根基尚淺的所謂的“書法家”,每每追求古拙渾樸不成,卻因火候不足而墮入平庸,唯有以丑代拙。更有甚者,不愿老老實實練好基本功,不學古人經典,不臨范碑范帖,不懂筆法、結字章法,胡涂亂寫,丑態百出。這種“丑書”只是無源之水、無根之草,和歷代“古拙書法”有天淵之別,掩耳盜鈴,還要為自已樹立一個標榜為現代書法,貽笑大方。這種背離傳統的書法純熟病態,與古拙書法背道而馳,可謂東施顰。“道法自然”是傳統書法的原始美學原則。大自然中,最常見的幾何形狀是方與圓。方與圓的對立統一是產生自然美。在歷代書法大家書法的用筆中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方筆俊利挺拔,斬釘截鐵;圓筆鋒芒含蓄,圓滿多姿。通過方圓交錯對比,一種韻律便油然而生。隸書的“波磔”就表現了我們祖宗崇尚大自然的樸素美學思想。恰恰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近年來大有突破,字如其人,秀麗大方,埻厚多姿。
劉旭昇的草書作品,隨意自然灑脫,仔細品讀,還是純看出其作品的線條中,厚勁亦篆瀟灑俊逸。優雅大方得體,端莊古樸,栩栩如生,展現文人情懷的魅力所在,追求完美,向往文化自信,憑他那高屋建瓴的意境和揮灑自如的才藝,一定會在繁華紛呈的藝苑中,增添一束亮麗的色彩。 2019,01,05。1,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