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民俗藝術 > 民俗風情

通渭縣--定西市通渭縣民俗文化

時間:2015-11-25 10:31:20來源:編輯:點擊:
通渭溫泉位于縣城西南8公里處的湯池河谷中,歷史悠久,飲浴效果獨特,浴可醫治百病,飲可提神美容。其水溫高、水量大,水質優而居西北溫泉之首,有“隴上神泉”之美譽。

歷史

通渭溫泉歷史悠久,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十七)記載:“溫水自黑水峽至岑峽,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則溫谷水,導平襄縣南山溫溪,東北流經平襄故城南”。今之通渭即古之平襄縣。明代成化年間,工部郎中通渭籍詩人王瓚就寫過作為“通渭八景”之一的“溫泉冬漲”:“萬壑瓊瑤早雪天,靈泉汩汩泛青煙,路人莫訝色如漲,誰煮金鵝不記年”。清朝道光年間,通渭知縣屠旭初在此主持建二亭,以分男女之浴,并署名還寫成《溫泉志》,他在碑文中說:“地無茂林綠蔭交加,山非秀嶺層巒紅云繚繞”,“四季溫暖,可以熟雞蛋,多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成疴”,有“神泉”之稱。因泉水日夜涌冒,順山谷自然流失,故溫泉被當地人叫“湯地河”。

地質背景

溫泉出露地湯池河溝,溝底狹窄,兩側谷坡殘存有高十余米洪積和重力堆積臺地,臺面平坦,寬50—80米。溝谷沿東北向發育,縱坡降8—15%。該區域褶皺,斷裂構造發育,以北西西向斷裂構造為主。湯池河斷裂發生在脆性地層中,斷裂帶及附近構造十分發育,這些構造裂隙既是熱儲,同時又是導水性能好的通道,容易使熱流體沿著斷裂破碎帶由深部向淺部傳導。深大斷裂的存在是熱水形成的重要條件,同時在熱儲之上的露有大面積厚層第三泥巖、砂質泥巖,具有良好的阻水隔熱性能,對熱儲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貯存于華力西期花崗巖及震旦系混合質片麻巖構造裂隙中的地下水,受深層斷層所阻,穿越第三系泥巖,上升到地表的承壓自流熱礦泉水即溫泉。

水化學特性

根據甘肅礦產應用開發所提供的《甘肅省通渭縣湯池河醫療礦泉水評價報告》(1999年7月)檢測分析結果表明,通渭溫泉感官性狀良好,無色、無味、無沉淀,富含40多種微量元素,水化學類型為SO42--Cl--Na+-Ca2+型,PH值為7.3~7.8,為中性和弱堿性。含有較豐富的鋰、鍶、硼等元素,其中鋰、偏硅酸、鍶、溶解性總固體等四項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界線指標,氟、偏硅酸、氡達到命名礦泉水濃度,偏硼酸達到有醫療價值濃度,溫度達到醫療熱水水溫要求,有以氟、偏硼酸、氡、溫度四項達到醫療礦水命名要求,為全國少見的多微復合型優質礦泉水。

療養保健

在神泉洗浴是享受高檔次純天然保健,使皮膚光亮滑潤,強身健體,其機理主要是通過物理和化學的刺激作用,溫度為34—36℃時,對神經系統有顯著的鎮靜作用,37—39℃時,胃液分泌增多,胃腸蠕動增強,加快血液循環。42—44℃時強烈發汗,排泄代謝產物,協調組織機能的恢復,吸收對人體有益的各種微量元素。化學的刺激主要是氟適量進入人體,抑制嗜酸細菌的活性,阻止某些酶對牙的不利作用,從而預防齲齒的發生,同時防止血管壁硬化;偏硅酸含量高于國有標準2倍,進入人體可增強動脈壁彈性,保護內膜使脂質不能侵入,可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硅是關節軟骨和結締組織形成必不可少的,飲浴可治療各種關節炎、肩周炎。鍶元素含量高于國家標準20余倍,在腸內吸收,可增加鈉的排泄,預防高血壓;含量豐富的偏硼酸能夠強力殺菌消毒、消炎;特別是氡氣屬脂溶性氣體穿透到神經組織內部,是當今治療癌癥的主要化學成份。

堅持洗浴,刺激人體皮膚,特別對銀屑病(牛皮癬)、濕疹、魚鱗病、皮炎、疥瘡、膿皰瘡、紅斑狠瘡、痔瘡、神經痛、癱瘓病、風濕病、關節病、坐骨神經痛、脈管炎、白癜風、腎炎、前列腺炎、盆腔炎、宮頸糜爛、各類性病以及老年皮膚瘙癢均有獨特療效。來溫泉洗療7—21天,配合中西藥合理輔助治療,總有效率達98%,治愈率達88%以上。

 

目前狀況

通渭溫泉礦區所在的湯池河流域總土地面積9.59平方公里,溫泉分布于湯池河中約1公里,屬硫酸鈉型礦泉,地下200米恒定水溫113℃,自流地表水溫51—54℃,日出水量6000噸,空間上形成四個泉群,包括湯池河4個泉點和附近的1個自流井及蘆家川的四個泉點,均出露于華力西期花崗巖體內。其中第一泉群常年水溫均在48℃,流量達到12.038—12.191L/S,為主要泉群,第二泉群位于湯池河礦泉群下游約900米的蘆家川溝谷谷底,常年水溫在28.5—30.4℃, 總流量為3.256—3.573 L/S,位于溫泉醫院東南60米處的熱水井,常年水溫高達54℃,出水量為6.626 L/S。目前使用的溫泉主要是自流熱水井,其它8個泉點有的出口被堵住,有的處于自流狀態,流出的泉水除用于熱帶魚養殖和居民用水以外,均流于溪流中,造成浪費. 1958年,由政府撥款在此修建了一座浴池和一所醫院及溫泉水保站等建筑,后幾經改造,增加了住院設施和兩排用于洗浴的平房,設施較簡陋,近年來,由當地農民進行租賃、修建了幾處魚塘,用于熱帶魚養殖和垂釣,溫泉地熱礦采權屬縣衛生局下屬的溫泉醫院擁有,溫泉醫院占地1.4萬平方米,現有業務用房面積900平方米,正式員工23名(含7名退休人員),臨時員工8名,負債20萬元。溫泉所在地區域建設用地60畝,國有林地25畝,農戶47戶,在溫泉地處的湯池河兩側南山和北山由于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現已基本達到綠化,植被面積達700畝左右。近10年來,省內外、國內外慕名前來觀光、旅游、洗浴、療養者絡繹不絕,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年平均接待洗浴、療養20多萬人次,年收入500多萬元。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