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民俗藝術 > 民俗風情

二月二“龍頭節(jié)” 民俗:吃餃子“長龍耳”婦女忌針線

時間:2015-03-21 17:48:35來源:人民網(wǎng)編輯:小柒姑涼點擊:

今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二月二”(龍頭節(jié)),又稱“青龍節(jié)”或“龍?zhí)ь^”,古時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祭祀儀式祈求一年風調(diào)雨順。民俗專家王娟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舊時龍頭節(jié)前后以儀式性的活動為主,無論官方民間均有祭祀活動,皇后還會在后宮主持蠶桑儀式。“飲食方面的習俗則流傳至今,講究吃餛飩補龍牙、吃龍鱗餅求吉祥等等。”

  源自伏羲氏時期:以儀式性祭祀為主 皇后主持蠶桑儀式

  古代對“二月二”的由來多有演繹。流傳最廣的傳說是“二月二”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時期,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

  據(jù)王娟介紹,皇帝忙祭祀,皇后也沒閑著:需在后宮主持蠶桑儀式。傳說蠶神為女性,在古代男耕女織的農(nóng)業(yè)社會經(jīng)濟結構中,蠶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無論是古代統(tǒng)治階級還是普通的人民都對蠶神有著很高的敬意,歷朝歷代皇宮內(nèi)都設有先蠶壇,供皇后親蠶時祭祀用。

  “還有一些地區(qū)認為今天是盤古的生日。人們會祭祀開天辟地后成神的盤古。”王娟表示,不管哪種說法,基本都是因為過去農(nóng)耕社會重視春雨,“敬龍祈雨”希望老天保佑豐收。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這天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

  “有的地方請龍神是為了‘熏蟲’,認為龍出來后,其他蟲子會馬上躲避。儀式上通常會有不少供品,結束后人們會將之分食,希望能沾沾喜氣。”王娟笑稱,男孩子也講究在這天剃頭理發(fā),取“剃龍頭”的吉祥說法。“至于娛樂活動則不多見,因為春天進入種植的季節(jié),過‘二月二’主要以儀式為主。”

  習俗均與“龍”有關:吃餃子“長龍耳” 婦女忌動針線

提到“二月二”的民俗,當以飲食最為花樣繁多。在這一天,尤其是北方地區(qū),各式各樣的面食紛紛登臺:吃面條叫“長龍須”、吃餃子稱“長龍耳”、吃餛飩則是“補龍牙”……其中最有趣的當屬“龍鱗餅”。王娟介紹,二月二這天的餅會做成一種特殊的造型:用剪子或者其他工具在做好的餅上制作出凸起的龍鱗圖案,寓意鱗片張開……總之,所有的面食制作基本都圍繞“龍”來進行,模擬龍身上的某一個部分,“就是希望‘龍’能活起來。”

  除了面食,各地還有其他關于吃的講究。王娟說,有些地區(qū)認為“二月二”是太陽的生日,因此要吃太陽糕,顯示對陽光的重視;此外北京地區(qū)還有吃豬頭肉的說法,“該舉動與祭祀儀式有關。在祭天神或龍神的時候會擺上‘三牲’,最簡單的則是供奉豬頭,儀式結束后吃掉,祈求吉祥。”

  同樣,舊時民間也有許多忌諱,避免傷及“龍”。比如“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擔心因此驚擾龍的行動招來旱災;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王娟介紹,“二月二”婦女也不能動針線,怕扎傷龍眼,使其動怒而招災惹禍,“不過,這些習俗主要集中在北方,在南方倒不是特別流行。”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