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 楊靜)為期7天的2016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于5月20日在北京落幕。在本屆大學生時裝周上,來自33所中外高等院校的983位學生奉上了31場畢業發布秀。
大學生時裝周自2013年開始舉辦,到今年已是第四屆。據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張慶輝介紹,大學生時裝周的舉辦旨在整合多方資源,為“雙創”培養生力軍,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和創業支持,為中國構建時尚創意強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而隨著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以及各界對于時尚教育的重視,中國大學生時裝周也越來越清晰的呈現屬于自己的特點。
專業頂尖院校更加注重藝術表達
“學生在畢業設計環節,更多的是一種純粹的、創造力的釋放。”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鄒游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從一個設計師成長的經驗來說,我們更希望他是先放后收。學生在進入工作以后,會面對更多的客戶需求,有現在這樣一個放的階段,之后才有可能將商業需求與創造力融合,才能設計出更有價值的產品。”鄒游進一步解釋。
北京服裝學院作品
北京服裝學院的發布秀在19號晚上舉行,整場秀呈現出強烈的概念化與藝術化特征,發布會以“微 MICRO TO WAVE”為主題,設計不是單純注重服裝的外在形式,而是強調個人思維的深層思考,以及觀念與情感的傳達,注重衣服背后的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
與北京服裝學院表現出相似氣質的,還有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廣州大學藝術學院等業內頂尖院校,它們都無一例外更多的強調設計所承載的審美價值和人文精神;這種強調與學校本身的傳統有關,與學校承載的社會責任有關,同時,也與學校的培養目標有關。
基礎產業發達地區商業優勢明顯
而與專門院校的藝術氣質相對應的,則是來自基礎產業發達地區的院校所表現出的實用主義傾向。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碩士導師劉葆發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說:“我們福建省內學校的辦學方向更多的還是注重本土的社會所需,所以學校與省內企業都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我們這次在舞臺上展示的鞋子,就是在企業里完成的。”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作品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囊括了從衣服到箱包到鞋子的全系列產品,產品從顏色到款式到版型,都體現出強烈的實用主義。眾所周知,福建省紡服業一向走在全國前列,孕育了安踏、361、七匹狼、九牧王等國產品牌。院校借此依托,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具有很多的實操機會,所以畢業作品具有更加成熟的商業氣質,也是必然之事。
中式潮流的勃發勢在必行
無論院校作品是注重藝術,還是強調實穿,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幾乎都有中式元素的大量運用。與過去幾年“中式”所代表的小眾與另類不同,在這一屆大學生時裝周上,中式無處不在,而設計師們對于“中式”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在廣州大學發布秀前,進行了一場接近于行為藝術式的表演:一位身著民族服飾的繡娘帶著一個小女孩在t臺前進行刺繡。“我們之所以請來這位貴州的繡娘,是為了傳達一個概念,希望我們能夠拾起屬于我們自己的傳統和民意。”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服裝藝術系主任劉會明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
而隨后的交談中,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服裝藝術系主任劉會明也表示他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僅僅只處于國家的某個保護項目中,更能復活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運用了中式元素的各院校作品
盡管將窗花掛在胸前的設計還稍顯生硬,但是相信在設計中強調傳統元素,將成為越來越多的本土設計師的共識。
縱觀這些發布秀,學生們的作品誠意十足,設計創意特點清晰;有的在藝術上大膽創新,有的在商業上運用成熟,有的在審美上構建極致,有的在理念上勇于探索。 可以說,通過這屆大學生時裝周,我們看到了中國時尚設計的希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