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家居頻道 > 裝修設計 > 設計師

張郁 CIID成立25周年專訪

時間:2015-01-28 14:55:18來源:編輯:點擊:

張郁,蘇州和氏設計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總創作師,前后承接了百余個項目,以其活躍的思維、創新的理念,成為國內主題信息傳播型博物館的倡導者,形成了擅長空間敘事與敘事空間營造的獨特風格,并強調博物館作為媒介平臺存在的全新理念,提出了博物館設計的創意傳媒化構思,引發業界關于博物館功能轉型的廣泛思考。
 
在CIID成立25周年之際,學會開展了“設計師代表專訪活動”,您作為中國室內設計行業杰出設計師代表,特邀請您來參與專訪。
 
問:您從什么時候從事設計行業,第一個項目是什么?帶給您的收獲是什么?
張郁:我主要是從事主題展館創作的,主題展館包括城市館、博物館,這一行業的真正興起大約是在2006年左右。而我介入這一行業應該是在2007年。現代主題展館設計與傳統方式最大不同是,他是由內容設計、空間設計、形式設計、藝術展陳設計和多媒體應用設計五個部分跨界綜合而成,所以主題展館的設計更類似于創作,而主題展館的設計者也更類似于導演,要涵蓋與整合這五大部分,并將其融會貫通于一個作品的創作中。
我以這種思維創作的第一個項目是“中國文化體驗中心”主題博物館。這個項目位于中國孔子學院總部,既是2008年奧運會中國文化推廣系列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亦是向海外青少年介紹中國文化的第一站。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室內由意大利設計師整體打造,原先其對“中國文化體驗中心”亦做了設計構想,但卻無法落地實施,道理很簡單,“中國文化”題目太大,純粹從空間設計的角度考慮很難下手。我們從業界得到消息后,僅用兩天時間,就做了一份概念方案,一次匯報就通過了。其實,這就是個思路的問題,做任何設計就是要找到邏輯起點,然后就能一路破題,就像一顆種子落地,設計也就自然生長出來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卻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中國文化可以是很深奧的學術問題,更可以是娓娓道來浸潤在生活里的情趣。有朋自遠方來,我們要表現的,不就是這些嗎?于是,“中國文化體驗中心”仿佛成了一部空間承載的人文紀錄片,新鮮而有趣地躍然呈現。主題展館設計要實現的不僅是有氛圍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有內容的空間,會敘事的空間。正是以這種“以邏輯基點為起始,跨界整合”的思維,其后我們創作的中國黃金博物館,一舉成為新型傳播型博物館的先河之作,改變了人們對于博物館的傳統印象。如今以中國黃金博物館為核心的中國黃金實景景區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
其實中國黃金博物館的成功,我們似乎為文化旅游、文化體驗經濟找到了真正可以落地的物化載體——現代新型博物館。此后,我們創作的中國漕運博物館、中國銀耳博物館等一系列現代新型博物館,以各具風華的身姿先后出現在全國各地,激活著中華文化記憶,輻射帶動著區域文化體驗經濟的發展。
 
問:最近五年,您對中國室內設計最深的感觸是什么?
張郁:有好的與不足的兩個方面。
            
好的方面是

  • 規模化:現在的室內設計已經不是一個設計師在戰斗,而是成建制、成規模的;

  • 產業化:正是因為規模化,室內設計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體系,不依附于誰,有了自己鮮明的產業特征,并且分工日趨細化和專業;

  • 工業化:室內設計本身應該屬于服務業,我這里所說的工業化,是指設計的思維和執行方式日益具有工業化的思維,同時也日益顯現出現階段的室內設計是基于中國工業基礎的設計,一方面我們跳脫不開這個基礎,另一方面也多產在引導著這個基礎變化,由設計出發衍生和推動著相關的行業。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室內設計已從原來的美術化和藝術化逐步轉向于科學化和邏輯化。

不足的方面是:

  • 規模化還不夠:設計師的個人英雄主義與整合專業的集體主義,依然是我們室內設計荷戟彷徨的路口;

  • 產業化還不明: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我們是否有清晰的產業化思維來運作我們的行業,而二是我們我們這個行業是否已明明白白地建立起了設計產業鏈體系;

  • 工業化還不足:也就是說設計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還并沒有在每一個設計師心中落地生根;

  • 創新力不夠:也許是基于市場環境的原因,有經驗的設計師惰于創新,而我們的市場和某些制度規則又沒有給設計師特別是年輕的設計師一個創新的平臺。

 
問:今后五年,您的目標是什么?
張郁:以主題博物館創作為核心,踐行“激活文化、激活記憶”的努力,嘗試和探索一種有價值的、親民的空間交流體系的搭建,讓人們真正體驗文化消費的魅力。
 
問:CIID成立25周年了,您作為《中國室內》的編委,想對學會說些什么?
張郁:一、進一步擴大社會公眾影響力,成為幫助與扶植設計師成長的良好平臺。說明白一點,學會能否建立起設計師的某種評價體系,以便讓設計師擁有合理的身份。現在的職稱評定體系對設計師、尤其是跨界的設計師來說很尷尬,要么是工藝美術師序列的,要么是工程師序列的,要么是建筑師序列的,都對,但好像都不確切。作為學會,能不能研究一套稱謂體系,由設計師自行申報,由學會評定,即便是作為榮譽稱號,對于設計師來說,尤其是年輕的設計師來說也是一種認可,亦有利于他們成長。其他學會便有類似的做法,如策劃方面,便有首席策劃師的評審辦法,操作單位亦是學會性質的機構。
二、進一步強化專業品牌形象,探討與研究具有共識的設計價值觀,既影響甲方、亦影響乙方,為營造良好的設計市場環境發聲;
三、進一步實踐行業發展的推動,學會既是設計師的學會,成為設計師交流、溝通、學習的平臺,更應該是資源整合,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平臺。
 
問:對于希望成為一流設計師的青年設計師,您的建議是什么?
張郁:興趣加常識。
要成為一名一流的設計師,不能把設計僅僅當做一項工作,而是要當做一道數學題,做設計的過程就是解題的過程,當你找到解題的路徑,并且沿著這一路徑一步步接近答案的時候,你會興奮,會沉浸,那么恭喜你,設計對你來說是興趣,是愛好。要把設計當做是一件玩的事情,才會有想象力、才會有激情、才會有滿足感和愉悅感。如果你不能在設計中找到快樂,滿眼只是痛苦和無奈,那無論如何也成不了一個好的設計師。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其次是技能,這里的技能不光指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思維技能。要具備思維技能,就要把知識轉化為常識,獲得知識不難,難的是把知識變成本能,變成一種思維反應,也就是常識反應,這就好比,看見山水不難,難就難在胸中有山水,而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卻恰需要這種胸有山水的格局。一流設計師一定是觸類旁通的高手,即便不是通才,也一定是一個時時會有通感的人。
 
問:在與客戶溝通中,您會關注哪些方面的問題?
張郁:客戶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客戶有時表達的意圖和其真實的需求其實并不一定一致。惟其困惑,他才會找專業機構。我們就是要學會在其似乎是明確意圖下,他的困惑核心是什么,抓住這個困惑,解決這個困惑,那么這個事情也就非你莫屬了。否則,要么你被客戶牽著走,要么你就是客戶的手,大腦還是他的,這個時候既不能解決問題,也會讓客戶懷疑是否找錯了合作對象。

 

相關文章
今日熱點推薦
編輯精選
點擊排行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