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私募,洗好牌再起步

時間:2016-08-22 16:00:10來源:人民網編輯:趙雨豪點擊:

●私募基金的監管,根本上是要完善規則體系,形成市場主體之間的有效制衡,只有“賣家有責”,才能“買家自負”。同時,通過強有力的事中事后監管,對違規者施以重罰,形成威懾

  最近,投資者登錄私募基金理財網站會發現,那些原來可以隨意瀏覽的頁面,現在查看起來變得麻煩些了。首先進入視線的是用戶注冊和合格投資者認定彈窗,投資者必須承諾自己符合合格投資者條件,并通過手機短信驗證,才能登錄查閱網頁。

  這是私募基金監管趨嚴帶來的一個直觀變化。不久前實施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明確私募基金不得通過報刊、電臺、電視、互聯網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

  更能體現私募監管之手不斷加力的,是8月初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據悉,8月1日有超過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見書也未在協會備案私募基金產品的機構已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如果加上第一階段被注銷以及主動申請注銷的機構,已累計有超過1萬家機構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面對這次針對私募基金的最嚴“監管風暴”,有人不免質疑:私募基金既然姓“私”,合格投資者的門檻又設得那么高,其運作完全可以依靠買賣雙方的相互約束,有必要施加這么強力的外部監管嗎?如此眾多的私募機構,真能管得好?

  回顧私募基金10多年的發展歷程,雖然并沒受到特別關照,卻呈現了強大生命力。短短時間里,資產規模就達到數萬億元。然而,在快速成長的軌道上,私募基金也是問題多多,比如,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宣傳推介,投資者超過法定人數限制,變相降低投資者門檻,夸大或虛假宣傳,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等。一些機構內部管理和風控制度不健全,基金運作隨意性大,在資金鏈斷裂后“跑路”“失聯”,導致投資者損失無法挽回。有人將這些問題概括為“私募亂象叢生,非法集資頻發”。私募基金本質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存在著信息和權利義務的不對稱,容易出現道德風險。只有加以適度監管,其健康規范發展和投資者權益才有保障。

  不過,“怎么管、管什么”卻是一個難題。目前,已經登記的私募管理機構就超過1.6萬家,如果完全依靠監管和市場之間博弈,監管部門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應付。因此,根本上還是要完善規則體系,形成市場主體之間的有效制衡。比如,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合同指引,讓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有效溝通,最大程度減少信息不對稱。只有“賣家有責”,才能“買家自負”。管理人充分保障投資人的知情權,基金合同要讓人放心;投資人依據合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履行法律責任和義務。同時,通過強有力的事中事后監管,對違規者施以重罰,形成威懾效果。

  對于多年天馬行空的私募行業而言,初系韁繩或許會有些不適應。但必須看到,這樣的“洗牌”讓私募基金站在發展新起點上,洗洗更健康。未來,私募機構的生存之本是公眾信任,核心競爭力是投資研究能力與風險管控能力。符合監管要求,是私募管理機構當下要關注的首要問題。而從長遠來看,那些將投資者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不斷創造優良業績的私募基金,才能經得住市場考驗,在大浪淘沙中站穩腳跟。

  延伸閱讀

  誰能當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

  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對私募基金銷售主體、募集流程、從業人員資質、合格投資者認定等內容做出明確規定。

  根據《辦法》,從事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人員應當具有基金從業資格。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機構或個人:機構方面,要求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個人方面,要求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所稱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同時,還要求投資者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

  《辦法》規定,募集機構應當恪盡職守,防范利益沖突,履行說明義務、反洗錢義務等,承擔特定對象確定、投資者適當性審查、私募基金推介及合格投資者確認等相關責任;在向投資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機構應當采取問卷調查等方式確定特定對象,對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而投資者應當以書面形式承諾其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各方應當在完成合格投資者確認程序后簽署私募基金合同。

  合格投資者的標準尤為重要,《辦法》還規定,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為了規避合格投資者標準,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金融產品,或者將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進行非法拆分轉讓,變相突破合格投資者標準。

  (王 觀 武 濤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22日 18 版)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