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慶城縣--慶陽市慶城縣概述

時間:2015-11-24 10:58:49來源:編輯:點擊:

周祖陵

周祖陵位于慶城縣東山之巔,故山名為"周祖陵山"。據出土文物佐證,陵園建筑歷代均有興建,且數千年香火不斷。為再現古城風貌,20世紀80年代以來,慶城縣政府復廟宇、建樓閣、筑亭臺、豎碑刻,命名為"周祖陵森林公園",融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為一體。

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位于慶城縣政府機關后院,宋代建筑,大殿雄渾,風格獨特,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遭數次地震而未損絲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1993年被省林業廳列為省級園林基地,為甘肅省十大旅游景點之一。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級旅游景點。

黃公碣

黃公碣銘刻著北宋黃庭堅的詩篇和書藝瑰寶,是明代嘉靖戊午年,分守河西道、陜西布政司左參議、南都陳風勒石摹刻的。原置慶城西街考院內,1954年移置鵝池空同閣,1985年藏入博物館,為甘肅著名的一通詩碑。

著名人物

岐伯

岐伯,北地人。上古名醫。精通醫術脈理,曾和黃帝論醫,為醫學之祖。后經秦漢醫學家繼承整理,總結了岐黃以及古代勞動人民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匯集成書,取名《黃帝內經》。后世稱中醫學為"岐黃之術",即源于此。

不窋

不窋,周王朝始祖后稷(棄)的兒子。相傳棄為堯舜時代主管種稷和麥的農官,號稱后稷。后稷死后,子不窋立,繼任夏后氏農官。此時系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

鞠陶

鞠陶,不窋之子,夏代孔甲年間,夏后氏政衰,鞠陶隨父奔戎狄(今慶陽)之間。不窋當政時,鞠陶負責挖陶窯,大力改善當地人民的居住條件,被人們稱為鞠陶(鞠者,撫養,盈多也;陶者,窯也),后人稱周老王。鞠陶死后,葬于慶城縣縣城西60里劉家坪北,后人稱"天子冢"。

公劉

公劉,不窋孫。公劉在慶陽繼承祖業,改革戎狄舊俗,墾荒種地,發展農業。公劉造福慶陽,人們服疇食德,尊為神靈,在溫泉建有公劉殿(俗呼"老公殿")。每歲三月十八日,古廟盛會,頂禮朝拜者絡繹不絕。

李息

李息,西漢北地郁郅(今慶陽縣)人。武帝(劉徹)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任材官將軍。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大破匈奴右賢王,武帝賜息大將軍。后會同護軍都尉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屢抗匈奴,功封關內侯。

公孫敖

公孫敖,西漢北地義渠人。少事景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率步騎4萬往征雁門,控制河套地區,功封合騎侯。

公孫賀

公孫賀,字子叔,西漢北地義渠人,為昆邪孫。少年從軍,屢立戰功,武帝繼位,官至太仆。征和年間擅用軍晌,案發下獄。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正月,與子同死獄中,禍及家族。公孫賀死后葬于慶陽城東南秋林塬。

傅介子

傅介子,西漢北地義渠人。自幼酷愛讀書,時匈奴屢犯邊境,虜掠人畜、財物,介子對此極為憤慨。年十四,決心棄文習武,逐鹿疆場。后因殺死樓蘭王,昭帝封介子為義陽侯。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卒,葬于慶陽城西原石馬土肴。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