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耍小聰明,自認為不直接拿老板的錢,向他們借錢總不會有大問題。而且我買的別墅是在德清縣,與我工作的余杭區(qū)的房產不聯(lián)網,組織是查不到的,心存僥幸就沒申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仁和街道原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阮曉東說起自己的違紀問題,后悔不已。
2016年初,余杭區(qū)紀委接到群眾舉報,反映阮曉東追求高消費,收受轄區(qū)內企業(yè)老板禮金等問題。區(qū)紀委立即組織調查,真相很快浮出水面。
虛榮心作祟 追求高消費
“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追求車子、房子的舒適豪華。”提起阮曉東,執(zhí)紀人員首先想到三個字--高消費。
阮曉東是余杭區(qū)良渚鎮(zhèn)人,和當地的老板們本來就比較熟。1998年,他擔任良渚鎮(zhèn)分管工業(yè)的副鎮(zhèn)長,與老板們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目睹著老板們的奢華生活,他的虛榮心一天天跟著膨脹。
2001年,阮曉東調任良渚遺址管理區(qū)管委會國土與規(guī)劃建設處副處長,履新之際,單位配給他一臺轎車,后來因為單位人事調整,配車被取消了。在阮曉東的心里,配車沒了,感覺自己地位降低了,他為此很不舒服。沒過多久,他就讓身邊的老板朋友們出錢給他買了臺一模一樣的車,這才覺得舒坦。
阮曉東的虛榮心,不僅體現(xiàn)在對工作待遇的需求上,還折射到整個家庭生活中。妻子買車的時候,看中了一輛10萬元左右的車,阮曉東覺得檔次太低,最后買了一輛20多萬元的。兒子要買車,他覺得一定要買輛寶馬。他還嫌住的房子不夠大,2010年又在德清縣買下一套價值577萬元的別墅。
阮曉東的“面子”是好看了,但他黨員領導干部的“里子”正在一點點被侵蝕。
泥沼深陷 多渠道斂財
阮曉東的兒子在國外留學5年,花錢不少,再加上自己的高消費,工資遠遠不夠,于是他便利用職權,廣開“財路”。
2005年,阮曉東轉任良渚鎮(zhèn)分管工業(yè)副鎮(zhèn)長,手上有了拿土地指標的權力,此后他便和企業(yè)主合伙買地建廠房,再轉賣出去,這成了他的生財之道。同時,頗為精明的他還親自辦廠辦企業(yè),又當老板又當官。
阮曉東平時喜好喝點小酒,老板們便投其所好,于是飯局酒局成了他們“溝通”的橋梁。一個老板要買一塊地,請他幫忙,在飯桌上順手塞給他一個紅包。像這樣的情況,阮曉東剛開始也推辭了幾次,有的老板以為他嫌錢太少,加碼之后再次送上,他就笑納了。
除了收紅包,阮曉東還向老板們“借錢”。2008年,某老板送去10萬元給他“拜年”,為安全起見,阮曉東想了個“妙招”--造了一張假借條,“借”下了這10萬元。此后他和老板們的“借錢”戲碼不斷上演。
還錢串供忙 “朋友”供實情
今年4月,余杭區(qū)紀委查處了良渚鎮(zhèn)七賢橋村部分干部,阮曉東有點坐不住了,忙著“走家串戶”把借條上的錢還掉,還和老板朋友們統(tǒng)一口徑,企圖掩蓋事實、蒙混過關。然而為時已晚,在證據和執(zhí)紀人員的思想教育面前,阮曉東的老板朋友紛紛交代了事實。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老板們不會無緣無故圍著你轉,一次次“借錢”、買單背后是權錢交易的事實。建立在不正當利益之上的“友誼”,結局只能是大難臨頭各自飛。
“我借錢的對象大部分都是企業(yè)老板,他們借我錢,是因為我手里有權。我不還,他們也不敢來催我。如果不是感覺自己可能要被調查,我也不會還。”面對確鑿的證據,阮曉東對自己“借錢”的真實想法供認不諱。
2016年5月,阮曉東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其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在查處過程中,正是他所謂的老板朋友們助了調查組“一臂之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