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頻道 > 出游寶典 > 旅游攻略

山丹縣--張掖市山丹縣豐富的旅游資源

時間:2015-11-23 15:21: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民俗文化

地處祁連山下、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不是黃山勝似黃山"的焉支山等,都是理想的自然風光旅游勝地。山丹交通便利,通訊快捷,連霍高速公路和蘭新鐵路復線縱貫山丹縣,城鄉公路四通八達。

山丹的民俗文化有,山丹烙畫、山丹四珍(黃參、蘑菇、地耳、沙棘)-剪紙、刺繡、文物復制、根雕、石雕民間藝術品等旅游紀念品及獨特的地方風味小吃羊肉面卷子、雞腸子、搓魚子、油糕、米黃兒、糕卷、炒拔拉等,構成了山丹旅游業賴以發展的基礎和依托,造就了山丹旅游經濟大力發展的優勢。

旅游資源

山丹境內有保存最完整的漢明長城、烽燧、古城堡等歷史古跡,擁有國內最大室內泥胎貼金坐佛的大佛寺、靈秀天下的鐘山寺等宗教勝地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開發建設了馬場草原、焉支山、漢明長城、大佛寺、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長城陳列館、南湖公園等十多個旅游景點。

主要旅游景點有國家4A級景區焉支山森林公園、國家3A級景區南湖公園、山丹馬場大草原、窟隆峽、保存完整的漢明長城、硤口城堡、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山丹培黎圖書館、艾黎與何克陵園、大佛寺、紅寺口關隘等。

土佛寺

山丹的佛教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位于縣城西5公里的大佛寺,舊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歷史。該寺坐西望東,依山而建,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寺院分前庭后院,主體建筑--大雄寶殿,為全木質結構、琉璃瓦蓋頂的樓閣,高39米,飛檐斗拱,金碧輝煌,雄宏壯觀。內塑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狀坐像一尊,高35米,造型逼真,姿態優美,栩栩如生。特別是大佛全身用60萬張價值240萬元人幣的金箔裱貼,愈使佛像熠熠生輝,氣度不凡,被海內外佛教界譽為"天下第一佛"。

焉支山

焉支山也是一處風光迷人的旅游觀光區。焉支山又名燕支山或胭脂山,祁連山、龍首山屏障于南北,海拔2919米,主峰高達3978米,為省級森林公園。這里水草豐美,自古為天然牧場,是境內主要水源涵養林地。地勢險要,異峰突起,為古今軍事要地。隋大業5年(609年),煬帝西行時在焉支山下謁見西域二十七國使臣,甘、涼州府派仕女歌舞隊在路口迎候,史書早有記載。

艾黎與何克陵園

艾黎與何克陵園坐落在山丹縣城南山丹河北岸,南關小學西北角,占地面積2625.78平方米。艾黎與何克陵園原為何克陵園,始建于1945年7月,1979年重建。艾黎生前視山丹為第二故鄉,艾黎逝世后,中共山丹縣委、山丹縣人民縣政府為紀念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于1986年開始擴建了陵園,陵園為仿西式建筑。

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位于張掖地區山丹縣南55公里處的祁連山區大馬營草場,山丹軍馬場在原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后,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世界第一大馬場。

山丹軍馬場處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州)六縣,總面積329 .54萬畝,其中草原184.98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其它面積24.26萬畝,海拔2420--4933米。初始于公元前121年,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漢明長城

漢明長城在縣境內綿延一百多公里,是甘肅省境內最完整的塞、壕式漢長城和土筑夯打式的明長城,被專家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

山丹縣境內的長城,有漢長城和明長城。漢長城是以壕溝代墻,明長城則是以筑墻為障。山丹長城東接永昌縣水泉子鄉,西至東樂鄉龍首山脈的煙洞溝,約160公里。現有比較完整的漢代長城(壕溝)60公里,烽燧19座;明代長城(邊墻)98公里、烽燧64座。漢明長城走向、長度大致相同,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里,兩者相距在10-80米之間,平行延伸。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