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頻道 > 出游寶典 > 旅游攻略

山丹縣--張掖市山丹縣豐富的旅游資源

時間:2015-11-23 15:21: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舊名土佛寺。該寺歷經數代,橫遭兵禍戰亂,幾番重建,幾度興衰。據史料記載,僅在明正統五年(1440年)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間,就先后修繕六次。明英宗朱祁鎮曾為該寺題寫"土佛"二字,制額懸掛其間。

《山丹縣志》載:山丹坐佛"高一十三丈"。現寺院系近年重修。該寺坐西面東,依山而建。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寺院分前庭、后院,120多間古樸典雅的房屋點綴其中,錯落有致。

焉支山森林公園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于山丹縣城東南45公里處,隔軍馬大草原與祁連山相望,面積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省級森林公園。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大黃山,因古時盛產紅蘭花,焉支山歷史悠久。

新河驛

位于山丹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漢明長城腳下,是新開發的旅游景點。山丹縣內長城遺址保存完好,東西兩邊城墻綿延。新河驛即位于長城與公路交叉口2642號里程碑以東2.5公里處。這里曾是明清時期的古驛站,現存遺址為一正方形土堡,邊長70米,總面積4,900,墻體上寬3米,下寬5米,黃土夯筑,墻內存一驛井。

龍首山自然保護區

位于甘肅省山丹縣境內,東經100度55分-101度,北緯38度55分-38度58分之間,面積25.6平方公里。龍首山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100-3439米之間,氣候屬大陸性荒漠氣候和大陸性草原氣候。其主要保護對象為青海云杉及其森林生態環境。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巖羊、鵝喉羚、猞猁及草原雕、金雕、暗腹雪雞、鳶等。

地方特產

發菜

發菜,顏色烏黑,狀如發絲,明末清初戲曲理論家李漁稱其為"河西物產第一"。發菜在山丹境內分布和生長非常廣泛,群眾也早有食用習慣。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商貿流通的發展,山丹發菜逐步走出山丹,享譽南北,成為山丹一珍。

天然發菜具有解毒清熱、理肺化痰、調理腸胃的作用,尤其具有降血壓的獨特功效。發菜諧音"發財",與甜食搭配烹制為佳,深受廣東一帶人們的喜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在山丹大量收購,經加工包裝成為烹制佳肴、饋贈親友的上品,也成為山丹物產的一張名片。

油菜

解放以前,山丹供應油料生產主要是胡麻和油菜。史料記載,"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莖,一名鴻藏,苗枚如麻而葉圓銳,嫩時可蔬,俗用供油",但當時胡麻和油菜產量都非常小。解放后,油產生產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胡麻在水地"白水下種"或在半水地種植,二陰山灘旱地種植小油菜,僅靠燒紅灰作肥料,面積小,產量低。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山丹縣委、縣政府開始在沿山地區大面積推廣甘藍型大油菜等優良品種,增施肥料,應用先進栽培技術,使油料生產成為山丹農業的重要支柱,1988年達到12.4萬畝,僅次于糧食種植面積。

油菜適合在冷涼地區生長,海拔2100-2700米之間的霍城、大馬營、花寨子、李橋四個鄉鎮和山丹馬場有著得天獨厚的種植優勢。據農業部油料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這里所產的雙低雜交油菜,油品芥酸含量低(>3%),餅粕硫苷含量低(>30微摩爾/克),達到國家雜交油菜質量標準,接近國際標準。

沙棘

沙棘,一種在半干旱地區生長的落葉灌木,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的良好生態功能。沙棘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其果、根、莖、葉等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等行業中。

沙棘耐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在山丹縣冷涼地區的焉支山、祁連山下的河溝或背陰山坡均有生長。山丹縣大規模開發利用沙棘資源始于2002年。縣上對沙棘產品進行研制開發沙棘飲料、果醬等產品。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