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積石山縣大墩峽景區的冰瀑景觀正式對外開放,吸引周邊游客前來觀賞游玩。
連日來,許多游客在松鳴巖國際滑雪場體驗雪上娛樂項目,悅享冬日樂趣。
入冬以來,位于永靖縣關山鄉抱龍山的鳳凰嶺滑雪場迎來眾多滑雪愛好者
深冬時節,和政縣松鳴巖滑雪場內,來自各地的旅游愛好者和滑雪愛好者,在這里盡情享受滑雪運動帶來的快樂。
松鳴巖滑雪場是一座集健身、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滑雪場,自營業以來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暢享滑雪運動的樂趣。
“這里有各種娛樂設施,老人、孩子都能玩。”蘭州游客王芳一家人第一次來到松鳴巖滑雪場,他們對這里的一切都贊不絕口。
不止是松鳴巖滑雪場,在永靖縣抱龍山風景區的鳳凰嶺滑雪場也同樣熱鬧,這里距蘭州市西固區岸門口僅7公里,成為許多市民周末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開車半個小時就能到達這里,很方便。”蘭州市西固區市民張靜告訴記者,“對于‘上班族’來說,忙碌的一周過后,都想就近放松一下,這個滑雪場是很好的選擇。”
12月16日,積石山縣大墩峽景區“第二屆迎春特色冰瀑節”開幕,五顏六色的冰瀑、冰掛令前來觀賞的游客仿佛置身于奇幻世界。“真的是太美了!”臨夏市民馬曉燕說。
積石山縣旅游局負責人介紹,冰瀑景觀的建設,填補了大墩峽景區冬季旅游的空白,這將成為積石山縣冬季旅游的有益探索,標志著該縣旅游業邁入“全季游”時代。
豐富多彩的冬季旅游項目,是臨夏州大力發展旅游業的一個縮影。通過多年努力,臨夏旅游業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近年來,臨夏州下大力氣發展旅游業,狠抓項目建設、加強設施配套,目前,全州旅游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一年四季游人如織的旅游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旅游業是臨夏州重點打造的三個“百億元”產業之一,全州在深化景區改革、實施旅游項目、拓展客源市場、促進產業融合、提升開放水平、完善旅游功能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打造旅游首位產業和全域全季節旅游,全力打造“交響絲路·如意甘肅·花兒臨夏”旅游新形象,初步形成了旅游與文化、體育、商貿、觀光農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推動旅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如今,臨夏旅游業已逐步成為助推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臨夏歷史文化悠久,民俗風情濃郁,旅游資源豐富,境內各類文物遺址達584處,被譽為“中國彩陶之鄉”;磚雕、木刻、彩繪藝術,被譽為“民族建筑的博覽園”;民歌“花兒”源遠流長,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花兒之鄉”;和政古動物化石占據六項世界之最;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足印化石群地質遺跡等。
臨夏州著眼于將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先后出臺《“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旅游百億元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打造旅游首位產業的思路舉措。依據地域空間特性和旅游資源分布情況,臨夏州科學編制黃河三峽、太子山—蓮花山兩大旅游區總體規劃,研究制定“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圍繞臨夏市旅游中心區“一心聯中”,沿山順水自駕游風情線“一線串聯”,北部黃河三峽板塊、南部太子山板塊“兩極聯動”的總體布局,著力打造我省重要的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上的重要旅游節點,力爭到2020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百億元目標。
數據顯示,臨夏州國家A級旅游景區達到16家,其中3A級及以上景區達到13家。“十三五”以來,全州實施旅游項目149個,累計完成投資184.45億元。目前,已有96個旅游重點項目竣工。同時,做精旅游商品,實施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同步營銷,形成了“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玩雪”的四季旅游產品品牌。
在冬日和暖的陽光下,穿過略顯喧鬧的臨夏市新西路,八坊十三巷,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躍入眼簾,處處都能感受濃濃老河州的生活韻味。現在,八坊十三巷已經成為臨夏州打造“旅游+文化”的亮麗名片。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在旅行的過程中體驗文化的魅力,是旅游的深層次享受。”臨夏州旅游局負責人表示。臨夏州加快建設古生物科考、歷史探源、生存訓練、紅色旅游等研學旅游基地,積極開發以和政古動物化石、永靖恐龍足印化石為代表的古生物科考研學旅游產品體系。通過推進旅游與文化、研學、扶貧等產業融合發展,“旅游+”正在全州遍地開花。
與此同時,臨夏州積極探索“旅游+扶貧”的新路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形成了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為主要內容的農家生活體驗游,以草莓、杏子、紅棗采摘為主要內容的特色采摘游,以走進田間地頭、感受田園風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田園休閑游。(文/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圖/甘肅日報通訊員 史有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