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嫁遠路人也不鉆板凳
蘭州民間把婚配中輩分關系錯亂稱之為“鉆板凳”。同姓同族不出五服者不能婚配,異姓中不同輩者按婚姻法可成婚,卻有違輩理。如表姑與表侄議婚,會受到親族反對,有瓜葛的表親長輩下嫁于晚輩子侄,姊妹嫁于叔侄,見面稱呼混亂,原叫妹妹現在改稱嬸嬸,不好改口,未免尷尬,坐在板凳上的長輩下嫁低了輩分,謂之鉆板凳。女兒遠嫁,不易回娘家省親,難免相互扯心,牽腸掛肚,但相比輩分錯亂的尷尬,老輩人寧可把女兒嫁給遠路上做買賣的生意人,也不愿鉆板凳失了輩理。
大哥二爸三太爺
蘭州南郊有張姓弟兄三人,老大種田務農好把式,勤勞能下苦,老實,憨厚,干農活吆喝牲口嗓門洪亮,見人臉紅無語;老二種點地兼開磨坊勤勞但不死苦,心眼活泛,能對付難纏的事和人,家境殷實;老三把田租給人種,養幾高頭騾子大馬往電燈局天生園馱炭運輸,后來又換膠輪馬車長途販運,精于盤算,能說會道,來財路數多,家境富足。鄉人見張老大為大哥,見張老二喚二爸,見張老三則恭稱三爺或三太爺。論家境升輩分,引為笑談,可見嫌貧愛富,世態炎涼之一斑。
有福不可重受
油餅子不可夾肉
這是老蘭州人耳熟能詳的老話,白胡子爺爺對孫娃子耳提面命之諄諄教導。經濟短缺時期,有上頓沒下頓,炸油餅的清油稀少珍貴,主要是點燈用,食用僅少許油熗飯,在鐵勺里滴些油,燒熱冒煙時放入切碎的蔥花或沙蔥花,也叫“羊胡子花”,倒上醋,然后用抹布拭去勺底炭渣,連勺子一起投進一鍋子面里,只聽吱啦一聲,蔥香滿屋,這就是一頓油鹽醋俱全的“油潑面”,也叫“油醋熗飯”,平時都是吃有鹽沒醋的“甜”(淡)飯。至于要吃油餅子,非得過年祭先人時才炸,還得幾家聯合集成一鍋油炸油餅,然后分油餅,可見吃油餅是奢侈享受。能吃上肉只能是婚喪紅白事或過年,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并且紅白事只能家主做代表去,家人只能看熱鬧而不能入宴席。城里賣的醬肉、鹵肉幾年難得嘗一回。
吃油餅子夾肉在窮苦百姓心中是不惜福奢侈浪費的可恥不光彩的事。這也跟百姓信奉“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的信條有關。這里把有福不重享的道理通過淺顯通俗的事象,勸誡世人不可過度貪求,學會惜福,適當節制欲望有益無害。
借別人靈堂哭自家恓惶
老人去世是最悲痛傷心的大事,古語形容一個人失魂落魄為“如喪考妣”,蘭州老話稱之為“跌倒老人”,委婉語稱長眠為“緩下了”。親鄰街坊報來喪訊,照例男人赴靈棚吊唁點紙跪拜。即使同輩年齡小于自己者,也要下跪致哀,“死者為大”,“活著為人,死為鬼神”。婦女吊唁時有親戚關系者則穿孝衫,頭戴孝帽,帽前垂一半尺長布簾,為“掩面而泣”,有的不是真哭,只是有聲無淚的“干號”,是應景之哭。也有來吊唁的婦女,不管喪主是男是女,在靈棚里趴倒就哭,照例是“我的媽呀!你給我答應來呀!”把自己的委屈、惆悵、憂愁、悲苦,用帶著有韻律的像歌唱般的哭腔傾訴一番,如泣如訴,別人拉扯勸說不住,待一通發泄之后,收淚用餐,有說有笑,問緩下的是姑舅爸還是姑舅嬸?得知真相則說:“早緩早脫業,也好。”這些習俗類似于古人所謂“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老子不死兒子不大
父親是家中的頂梁柱,父親是天,為人父者,乃是全家老小的生活依靠和精神支柱,古話稱失去父親為“失怙”。嚴父慈母,父親管教嚴厲,在書信中稱自己父親為“家嚴”,還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說。但是因為有父親罩著,兒子往往有所依賴,無所作為。父親若突然病故或意外死去,未成年的兒女為生活所迫,肩負養家糊口的責任,為維持生計奔波勞累,反倒能很快成熟長大,頂門立戶。此話也指“哀兵必勝”,“置之死地而后生”,“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危急艱險,越能激發人的潛能。舊時喻指“大樹底下長不成莊稼”,父親太強勢,兒女懦弱無能,大樹一旦倒下,失去遮蓋,樹苗承受風雨陽光,反而盡快鍛煉生長。
寧死當官的老子
不死叫花子娘
民間認為人生最悲慘痛苦的事莫過于嬰兒時襁褓中失去母親,將此列為人生三大不幸:小時離娘,中年喪妻,老年失子。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哺乳撫育全是母親完成,母愛是世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當官的老子雖然能給兒女帶來各種特權和福利,能活得風光排場有面子,但孩子畢竟已長大成人,若失去當官的老子會影響生活質量但不影響生存;而嬰幼兒一旦失去母親,直接關系到生死存亡,權衡輕重,寧愿失去當官的父親,不愿失去叫花子的娘。
吃好些穿爛些
話少些走慢些
這是上年歲的老輩人給晚輩的家訓。在缺吃少喝的短缺經濟困難年代,難得有好吃的,有好吃的不能公開吃,如點心、糖酥、蛋糕、包子,甚至白面饅頭要躲在家里關起門來偷偷吃。若讓別人看見會引起嫉恨遭到批判。吃進自己肚里,吃好些別人看不見,但自得實惠。穿好些讓別人看見也會遭嫉恨,或被視為追求享樂,愛慕虛榮。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因此緘口不言,沉默寡言,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不關己事少開口,不輕易表態是保全自己的訣竅。更不敢抱打不平,無端招來是非,俗話說“少說話威信高,多走路,身體好”。走路風風火火,有時是春風得意有好事高興事的表現,或被認為是輕佻不穩重的表現,均會招致別人譏諷,而步履穩健是腳踏實地,給人成熟穩重老成的感覺。
老羊皮換羔子皮
羊羔皮毛可制作輕暖高檔的皮大衣,老羊皮笨重不值錢,適合放羊人穿。本指老頭子自認沒幾年活頭,敢于與年輕強手相拼,即使爭不過也值得。一般用于爭執或發生沖突時條件差的一方豁出去與條件好的拼命相爭,比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成果。類似于“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零碎吃沙子囫圇巴碌碡
碌碡也叫石磙子,是軋谷物碾麥子平場地的工具。此話告誡世人要戒貪,要防微杜漸,勿因惡小而為之,否則積小惡為大惡,最后釀成大禍,終致不可收拾。
馬后少跑官前少繞
舊時官有官威,民間稱之為煞氣。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當官者喜怒不定,變化無常,令人莫測吉兇,保險的方法是避免接觸,拉開距離。馬有時會尥蹶子而傷人,所以用此手法喻指處世應取規避態度。
有了一頓沒了抱棍
抱棍是指乞丐討飯時拄的木棍,用以打狗防身,是討吃的標準配置,也是其身份的象征。這句話諷喻那些過日子沒計劃不節約的人,后果很嚴重。
騾馬后頭不要站
嫁出的姑娘不要看
騾馬后面站,會有被踢傷危險。老觀念認為嫁出去的姑娘如潑出去的水。姑娘嫁出去就成外人或旁人了。娘家人不應再干涉姑娘家的家務事,一牽涉到已嫁姑娘家的家務事,往往會招惹是非,引發矛盾糾紛甚至攤上官司。用常識引證,提示插手女方婆家事務可能的風險。
誰在人前不說人
誰在人后人不說
做人切忌在背后議論別人的是非長短,有話要端到桌面上公開當面說,即所謂“城門洞里抬竹杠,直來直去”。人后被人說幾乎是社會常態,人前莫論是非,是正人君子之風,背后不議論人更是忠厚長者,但一般人難以做到。這句老話本身倒是實話直說,不拐彎抹角。
萵筍葉子下戳子貨
青筍,是常見蔬菜。分葉用和莖用兩種,葉用的叫萵苣或生菜,莖用的叫萵筍。葉子形狀如短劍直立對生向上。有雞腿筍子,八斤棒筍子等名種。既能熱炒、涼拌,又能腌制醬筍子。莖用的筍為了筍桿肥壯,須摘除根部筍葉以減少筍葉奪取養料,再削皮食用。摘筍葉時往下用力,當地人就叫“戳葉子”。形容無上進心不學好者,自輕自賤的人,或指斥不入流或低素質的人。形象直觀,簡明深刻。
草帽大的地塊
蘭州南郊七道梁山區群峰聳峙,山高溝深。人在溝底住,田地散落在陡坡懸崖邊,多為山地,坡度陡斜,地塊小而分散,俗稱“掛住佛像獻不住盤”,農民挖洋芋時須在地埂邊先拔野草圍成草堰防洋芋滾落。據說有農婦上山鋤草,一早上鋤七八十塊還不夠一畝地,記得一塊地沒鋤,東找西找遍尋不見,最后起身撿草帽時才發現遺落沒鋤的地塊,竟被草帽遮蓋了。地塊巴掌大顯然是夸張說法,草帽大不足一平米,也是夸張說法,極言山地小而分散,農民墾植的艱難和辛勞
水磨溝的騾子
犁地算養傷
水磨溝在南郊解放門外阿干河谷,上游是阿干煤礦和山寨煤礦。礦區附近居民以馱運煤炭謀生的叫腳戶,因騾子比馬耐力強、少得病好飼養,騸騾馴良力大,腳戶多用騸騾馱運煤炭。過去從礦區到東崗電燈局或天生園醬菜點心鋪或各飯店,騸騾馱負兩百來斤重塊炭,跋山涉水,坡陡彎急,冰雪泥濘,道路險阻,來回五六十里,早晚不見天日,顛簸不停,幾個來回騸騾脊背磨破,皮開肉綻,血流不止。腳戶無奈,只得把騾子使到田間耕地,雖然仍然不得歇息,還得拽犁拉磨,但卸下了炭馱不再負重,也算是休養生息。待傷口結疤愈合后又去馱炭,相對于馱炭,耕地是比較輕的勞役。天使成水磨溝的騾子,其命運注定勞苦不停,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鐵路運煤支線開通,水磨溝的騾子才卸下炭馱。人們用以比擬某些人勞累命苦就如同水磨溝的騾子。
娘娘養侄女兒兩耽擱
娘娘即姑媽,讓娘娘養侄女兒只能是臨時托管照看,長期撫養會互不認賬,互相推脫,造成期望相悖,婚姻家業兩相耽擱。
前三十年看父者待子
后三十年看子者待父
人之常情,也是世俗世情。兒子尚未成家立業,正在奮斗拼搏,在外混世界,需要借助父輩的資源人脈,向別人介紹自己,就說是誰的兒子;待到兒女混出名堂,父親則向人夸耀自己是誰的老子。父子之間互相倚重,代代相傳,循環往復,綿綿不絕。
雁灘的婆娘
操的番瓜的心
雁灘早先是蘭州最大的蔬菜瓜果生產基地,因灌溉便利,土地平曠,菜農又有成熟的栽培經驗,但種菜賣菜的多是婦女。據傳有婦女為賣番瓜丟了熟睡在菜棚里的孩子,因此向人哭訴,別人笑其“操了蕃瓜的心,丟了個家娃娃盡傷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