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頻道 > 高校聯播

校園貸如何“套牢”大學生?學生干部地推月入5000元

時間:2016-03-24 10:20:46來源:新華網編輯:卓航點擊:

  核心

  月息0.99%存貓膩 實際年利率超過20%

  據媒體報道,“網貸平臺往往會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間”,但實際上網貸并非如廣告宣稱的“低息”。采訪中,大學生方明自稱曾細致對比了多款網貸產品,最后選擇了“最低月息0.99%”的網貸平臺來貸款,“通過該公司借了10000元,分12期還款,因為平臺扣除了2000元的咨詢費,最終拿到手的8000元,當時客服說,如果不逾期,這2000元最后是能夠返回我的賬戶的。但被扣了2000元,感覺這很不劃算!”

  照方明的說法,北青報記者通過該平臺的還款計算器進行核算,計算結果顯示,每月本息為932.33元,期限為12期,月利息為0.99%,該計算器同時顯示出每月的還款計劃表。隨后,北青報記者將結算結果截圖向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請教,多位財務人員表示,“每月本息為932.33元,再對照還款表,看似這是通常的等額本息還款方法,但是等額本息還款,每月還的本金是逐漸減少的,但這個表里竟是相等的。平臺算法,其實并不是標準的等額本息還款,每月的利息都是按照10000元本金來算的。按照正確的公式,從每月的本息為932.33元反推,這貸款的實際年息是超過20%的,每月的利率是1.77%,遠遠超過這宣稱的0.99%啊。”

  這0.99%月息是怎么得來的,從財務專業角度看又有什么秘密?財務人員進一步解釋:“用932.3312-10000再除以12就可得出0.99%這個數據,但這0.99%跟實際還款產生的利息并沒有關系,只是一般人發現不了其中的奧秘。說白了,這也是騙局外人的營銷把戲,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規則了。”

  針對這貸款的2000元咨詢費,多位財務人員表示,如果逾期,2000元的咨詢費拿不回來。一年下來,你貸8000元,最后還款達到11187元。這實際年化更超出30%。“這2000元,對貸款的年利率特別大,相當于是你沒有花這2000元,卻一直在承擔著2000元的利息。”

  而在知乎網站上,多名財經類大學生網友也匿名爆料了該貸款平臺的利率貓膩,其通過Excel里用IRR函數都能算出來年利率超過20%,“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咨詢費里暗藏貓膩。”

  后果

  還款難的學生冒險“拆東墻補西墻”

  不僅如此,北青報記者還發現,還款時一旦發生逾期,隨之而來的“利滾利”更是十分驚人。“名校貸”會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天作為違約金,“趣分期”則要收取貸款金額的1%/天。還有少數小貸公司會收取貸款金額7%至8%作為違約金。不僅違約金嚇人,有的平臺還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務費,比如,明面上是每個月5%的利率,可還設置了5%的服務費,而這些還款細節,在學生前期咨詢時,很多公司客服的態度模棱兩可,北青報記者致電某平臺咨詢業務時,得到的回答是“具體的還款逾期辦法,要看合同細則,你還沒貸款,我也解釋不清楚”。

  在校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旦資金緊張,很容易還不上貸款。 一位曾貸款逾期的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我當時某個月實在沒錢,逾期的第二天,催款的短信和電話就來了。對方是一個陌生催款聲音,劈頭蓋臉地來一句,我先聯系你學校老師,一想到這事兒馬上眾人皆知,嚇得冷汗都出來了,編了理由找家里要錢還債。”

  “還款困難戶”的學生,除了找家里的“堅強后盾”外,受訪者中有的通過兼職打工, 有的則選擇冒險“拆東墻補西墻”——再借一家平臺補上家的虧空。一位在京高校的女性家長就對“透支”網貸投了反對票:“孩子打工還錢,但是萬一打工的收入不夠還貸,還得‘子債母償’,還會耽誤學習。”還有家長對在網絡信貸平臺上的不良記錄是否影響今后的個人信用,也表達了疑慮。

  對話

  P2P借貸目前監管主體缺失

  對話人: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金融與民間融資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軼博士

  針對目前校園網絡貸款,尤其是P2P領域存在的行業亂象,北青報記者采訪了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金融與民間融資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軼博士。

  北青報:此前河南發生大學生因不堪網貸巨額債務跳樓自殺的極端事件。對大學生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借貸,您是怎么看的?

  孟祥軼:從消費信貸的角度來講,這種金融產品的初衷是沒有錯誤的,它是一種金融創新,也是服務有需要的人。但問題在于,這種普惠金融的基石是責任金融,就是說借貸,你得負責任地借貸。什么叫負責任?你所借貸的對象是有償還能力的,你不能讓他陷入過度借貸。像這種小額的普惠金融,之前孟加拉國等地,也曾出現了過度借貸發生跳樓的極端情況,尤其是個人征信平臺尚未建立的時候,某個人找多家平臺借款。

  北青報:有人質疑這種過度借貸或導致或誘導學生過度消費。

  孟祥軼: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太快,而我們對大學生的相關金融教育相對欠缺,學生不知道過度借貸的后果是什么,特別是借錢消費,有可能是沖動消費,尤其是當下借錢的方式如此便捷和迅速。多種因素疊加,造成了你提到的那位同學的悲劇。

  北青報:調查中,我們發現“最低月息0.99%”的網貸宣傳,經財經專業人士計算,其年利率實際超過20%,但很多消費者對此并不知情。

  孟祥軼:你提到的這種資本利息在整個行業還算比較低的。這類網貸產品加上它的費用什么的,這種短期小額貸款實際年化是很高的。 國外對類似產品的監管措施中,明確要求必須把整個借貸的綜合總成本告知消費者,而不僅僅說是告訴你“月息多少”。這一塊,我們國家的監管是比較欠缺的。

  北青報:對此的監管,目前是由哪個部門來負責?

  孟祥軼:我們國家實行的是分業監管。像你提到的P2P,目前是由銀監會來監管,但此前下發了《指導意見》,尚未正式監管,出來的僅是意見稿,還沒正式實施,目前的監管主體是缺失的。但借貸上,《合同法》等法律上有一些條文的規定。

  北青報:大學生使用P2P借貸,是否納入到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

  孟祥軼:目前還暫時沒有。正規的P2P公司,其實也是不歡迎重復借貸和逾期客戶的,尤其是借新債還舊債的行為,對公司而言也是極大的金融風險。(文/本報記者 劉旭)


3/3首頁 上一頁 1 2 3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