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不行改走藝術路,這是近年來不少人認同的高考升學捷徑。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文化課成績不是很好而劍走偏鋒,讓毫無美術基礎的孩子改學美術。也有不少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在高一、高二的時候,讓部分文化課成績偏低的學生 “半路出家”。但明年,這條路也許就難走了。最近,藝術院校的招生老師們,都在等待教育部的《藝術學門類專業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這份醞釀了一年多的意見,可能會影響部分學校今后的招生政策。據了解,2014年藝術門類招生文化課控制分數線將提高——美術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文化課控制分數線,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學生文化課成績的70%;音樂專業學生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考生文化成績的65%。此外,部分高校的藝術類校考資格將被取消,統一采用省統考成績。
改革背景:藝考亂象叢生,考生趕考負擔重
每年的2月份,各藝術類高校校考也陸續開考。每年的這個時候,自然是藝考生們最忙碌。今年參加復讀的考生柏小穎,回憶去年趕考時的情景,只能用身心俱疲來形容。“記得去年春節剛過,一個半月時間基本都在全國各地奔走。如果是外省的學校在省內設點的還好,但還有很多都要直接去本校考的。” 她算了一下,去年大概報考了12所學校。但是由于長時間的奔波,疲憊不堪,在很多場考試中都狀態不佳,沒能考上她理想中的學校。除了時間和體力,最大的消耗還是金錢。她所在的藝考班半年的學費是2萬元,加上每月的住宿、吃飯等費用,每一期藝考培訓的費用大致在3.5萬元左右。而每年像柏小穎這樣的考生并不在少數,培訓加上到處趕考,家長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真是不小。
據了解,全國共有800多所高校設有藝術類專業,其中經教育部批準的有31+13所本科藝術類院校,即獨立設置和參照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其余756所院校藝術類專業水平和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其中,由于藝術類專業相比其他專業學費較高,于是不少高校把其看成賺錢的平臺,匆匆“上馬”。而實際上,有的學校并不充分具備開辦藝術類專業的最基本師資和辦學條件。
而這些學校都會在全國設點招生,一些家長和考生抱著“多報考幾個學校,錄取的機會也多”的心態前來報考,如此一來多方趕考,大大加重了考生和家長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這些學校如何保證教學質量令人擔憂。
新政內容:文化要求提高,校考學校減少
據悉,改革后全國只有31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13所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和有藝術類碩士點的高校可以舉行校考。例如一所高校,美術類有碩士點,那么美術專業可以校考,音樂類沒有碩士點,就不能校考,只能參加省統考招生。這樣算下來,能夠舉行藝術類校考的學校將從800多所減少為200多所,對不少匆忙上馬藝術專業的學校將是一次重新“洗牌”,考生也不用像往年一樣到處趕考,或少“趕”幾個考點。
藝考招生除了單獨設立專業考試的院校將大幅減少,對藝考學生文化成績的要求也將提高。將來藝術類專業統考可能分為美術、音樂、表演、文史編導4個大類。教育部門會對藝考學生的文化成績設定下限,比如,美術專業學生的文化成績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類學生文化成績的70%,音樂專業學生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類考生文化成績的65%。
院校回應:提高文化分,大勢所趨
其實,就記者所了解的幾所獨立設置的藝術院校的招生,也在逐年提升錄取考生的文化成績比例。近幾年錄取考生的文化課平均分遠遠超出了劃定的基本分數線。
過去,人們對考美院的學生,總認為是文化課不好而轉戰美術,但近幾年從美院學生的文化課來看正在逐漸顛覆這種觀念。比如中國美院,今年和去年錄取考生的文化課平均成績達470分,超出浙江省藝術類劃定分數線100余分。甚至有考生,文化課總分高達620余分。四川美術學院近兩年的文化課平均分也高達420分以上,今年提高到了430分。
中國美院招生辦主任李都金告訴記者,設計、建筑、傳媒動畫、圖像媒體等專業對文化素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文化素養涉及到學生進入工作室之后的接受能力,包括對軟件的應用。在錄取政策上,今年起文化課拿高分的學生,錄取會有優勢。比如,文化課排名位于報考專業前5%的學生,若專業合格就被直接錄取。同時在培養過程中發現,入校時很多文化課成績比較高的學生發展前景也更大。李都金表示,從招生開始,中國美院就特別注重學生的藝術素養。比如今年校考的速寫就是“臨寫大師名作”,校方就希望有個引導作用,希望學生在入學前就對名家大師作品有所關注從而提高其自身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我們希望培養出來的不是畫匠”。
四川美院招生辦主任劉建峰認為,逐步提高文化要求是一個趨勢,但是提高文化要求,考生也不必過于緊張,因為各省在劃定高考文化分數線的時候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