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頻道 > 外語培訓 > 少兒英語

美國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五年級都學些什么?

時間:2015-12-23 09:21:0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在前不久的文章《愿我的孩子上學時不要那么累!一位教師老爸的夙愿!》中談了很多我對中國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擔心。今天了解了一下美國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對比中美兩國的教學目標,真的是天壤之別。從此看來,中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是把美國小學生比下去了,可是這樣就算勝利了嗎?看看美國的高等教育,遠遠超越了中國。超前學習的害處不僅在于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加劇了孩子的學習負擔,更制約了一個國家人才的發展。

  

  即使是在美國的華人,都不是太清楚美國小學生究竟要達到什么樣的知識水平,這里只有一個粗略的標準可以參考:

  1.幼稚園畢業

  能識別數字,能用小石頭、小紙片、小木棍等具體的物體,表達抽象的數學概念;

  認識26個英文字母,區別元音和輔音;

  區別不同職業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醫生、教師、郵遞員、警察、消防人員……

  有一些實地考察(Field trip),去了解生物生命的演變過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蟲變蝴蝶;

  從地球儀、拼圖上學習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國家,不同的膚色;

  2.一年級

  能夠從1數到100,能數雙數或者5的倍數,知道奇數和偶數,會簡單的加減法;

  學會觀察,對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門別類;

  能例證生命的演變過程,了解自然界動植物之間互相依存的關系;

  學習使用圖片和照片來表達文字以外的意思;

  懂得衣、食、住之于一個家庭的必要性;

  明白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的關系。

  3. 二年級

  會讀、寫三位元數的數位,從隨意取的五個數中,能夠從小數到大或從大數到小;

  熟練運用兩位數的加減法,會用英寸或厘米等度量單位測量長度,看懂鐘表上的時間;

  學會用圖片和資料來表達,理解不同職業的謀生方式;

  開始寫讀書筆記或日記,學會寫總結,懂得區別詩、散文、小說、傳記等不同的文學形式,了解虛構作品與非虛構作品之間的區別;

  開始學習獨立研究動物,諸如昆蟲生態等問題。

  4. 三年級

  學會如何把資料做成曲線圖;

  會比較10萬以內數字的大小及加法,熟練三位數的加、減、乘、除法;

  能夠從周圍的環境就地取材,搜集、組織材料,明白青蛙、蝴蝶、小雞、小白鼠等小動物的生命演變過程;

  懂得如何使用字典;

  能夠明白自己所喜愛的作家、書畫家透過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善于閱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學作品;

  開始免費樂器、樂理教育。

  5. 四年級

  用電腦運算很大的數位,比較100萬以內的數字大小,學習小數和分數,畫圖表;

  能通過地圖、照片、圖表來解釋世界上各地區氣候的不同;

  學會寫正式、非正式,以及朋友間的書信。

  6. 五年級

  會列、讀各種表格,熟練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

  能夠利用圖書館的系統和資料進行研究;

  通過做筆記對各種資訊進行比較和綜合;

  開始撰寫非虛擬的報告和五段體式的短文;

  公立學校開始進行毒品抗拒教育;

  通過閱讀,進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學形式,譬如科幻作品、傳記等。并著手自己寫傳記;

  懂得對不同類型的書籍進行分門別類,能掌握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并針對其構思、背景、人物塑造、表達方式、語言藝術進行評論。

  

  來自國內的父母會覺得,一個已經讀到五年級,馬上就要畢業的美國小學生,對其數學能力的要求,僅僅限于加、減、乘、除運算,未免水平太低了。看到美國小學生整天“都在玩”,家長都不免嘆氣,大嘆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夠扎實,無法同中國相比。尤其是看到每年國際數學競賽名列前茅的都是中國學生,更讓國人加深了這一觀念。

  其實,美國人也講究打基礎──扎實的基礎。只是和中國人所謂的“基礎”不同罷了。美國人對小學生培養的是做人的底線(bottom-line),那就是自信、誠實、善良、公正、包容,以及獨立自主的意識。他們要學會的是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Core Values),而不是為這個核心價值服務的知識。

  美國學校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中國,對于學習好的學生(即使別的方面很差),女生們了若指掌,趨之若鶩。而在美國生長的一代,如果你問她們班上男生誰的學習成績最好,她們很茫然,但學校里哪個男生運動最出色,卻如屬家珍。

  只會學習的尖子多被同學譏笑為nerd(書呆子)而被孤立。

  

  為了避免失去友誼,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拒絕去榮譽班,甚至故意在考試中失手,變得和大家一樣普通。在孩子們眼里,朋友、友情、快樂,比成績重要多了。沒有朋友,獨來獨往,形單影只會變成他們的噩夢。

  培養一種積極的創造性思維,開放學生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獨立收集材料,去思考和完成命題,而不是死記硬背,是美國與中國教育的差異所在。

  兩種教育體制下的差異

  中國留學生來美讀博士,憑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留學生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的課題,中國人往往沒有美國人那么富有創造性。整個基礎教育體系和訓練不同便顯出明顯差異。中國人只習慣于在一個規定的框架里去施展本領,一旦沒有了規矩,失去了指導,不見了原有的常規參照系統,對美國人來說是獲得了自由,而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是喪失方向感、無所適從的恐慌與茫然。

  周圍很多華人,工作五年十年后,大都只能做技術,最多升到技術部門的總管,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很高的位置。一個無形的玻璃屋頂擋在那里,無法沖破。語言自然是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EQ(情商)。也許,別人的具體技術不如你,你會很輕視的說他們就會吹牛唬人。可捫心自問,宏觀的調控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指揮能力、創意能力,其實也是一種本事。

  記得在美國讀書,修習Business Communication 課時,老師曾說:技術只占你人生的20%,而溝通、管理卻占80%。他是對的嗎?

相關文章
今日熱點推薦
點擊排行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