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雜技表演遇上音樂、舞蹈、話劇,會呈現怎樣的斑斕呢?當敦煌莫高窟壁畫上的九色鹿出現在一個秘境王國中,會上演怎樣一個奇幻故事呢?12月16日,當記者走進蘭州黃河劇院時,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正在這里進行緊張的排練,這部由甘肅演藝集團旗下甘肅省雜技團創拍的優秀劇目將于12月19日、20日晚在蘭州黃河劇院進行公開首演,計劃將于2020年進入敦煌駐場演出,這也是繼《敦煌神女》《博鰲傳奇》之后,甘肅省雜技團創拍的又一力作。
“黑科技”增加趣味性 莫高窟第257號洞窟壁畫故事被重新演繹
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劇情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號洞窟壁畫上九色鹿的故事,經過重新演繹,講述了一個弘揚真善美的故事。古老的秘境王國中,九色鹿和鹿靈們過著和平安寧的生活。無意闖入秘境的調達不慎落水,九色鹿不顧危險施救。調達感恩,發誓絕不泄露秘境的消息。而王后貪戀于九色鹿美麗的皮毛,唆使國王在全天下懸賞九色鹿,在利益的誘惑下調達違背誓言,帶著軍隊展開搜捕殺戮。秘境王國生靈涂炭,九色鹿現身面對國王講述了事情原委。國王對調達的背信棄義深惡痛絕,帶著悔恨向九色鹿懺悔。瞬間九色鹿幻化肉身,用自己的靈魂喚醒逝去的生命……
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彩排場景
相比前兩部經典劇目,《九色鹿》完美融入了音樂劇、話劇、武術、舞蹈、雜技和滑稽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有性格鮮明的角色,尤其是九色鹿、國王、王后、調達、巫師、小烏鴉等劇中角色,在“燈服道效”的包裝下,在多媒體技術、全息影像、舞臺鏡面裝置等“黑科技”的塑造中,打破了傳統雜技劇給人們的印象,會更有觀賞性和趣味性,將會是男女老少皆喜歡,孩子更加喜歡的一部劇目。
多種藝術形式增加觀賞性 演職人員挑戰綜合技能
甘肅省雜技團國家一級編導劉娟負責《九色鹿》中雜技部分的創拍,她告訴記者:“《九色鹿》從前到后籌備了一年多,全團70多人參與排演。從傳統雜技表演到多種藝術表達,這部劇目對甘肅省雜技團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
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彩排場景
首先是這部劇融合了舞蹈、音樂、歌唱等藝術形式,是演員之前沒有表演過的,演員們都是邊學邊演,真是“現學現賣”。加上團里人員緊缺,參演的演員年齡跨度比較大,排練對所有人都很有難度。其次是年輕演員的表達能力普遍欠缺,因為長期以來雜技團表演更多的是雜技動作和技術,對于話劇、音樂劇中需要完成的說話、唱歌、舞蹈功底都比較薄弱,所以需要更多的排練來加強。
演員沈祿弋此前參加過《敦煌神女》《博鰲傳奇》的表演,對于他來說同樣面臨著挑戰。除了要學習新的藝術形式外,他還要和另外兩個演員配合完成“九色鹿”的表演。舞臺上的九色鹿由一支偶和三名演員構成,三名演員分別舉著鹿頭和兩條腿完成所有表演,這需要三個人超高的默契才能達到“人鹿合一”的表演效果。“為了惟妙惟肖地演出鹿的形態,我們平常就看手機視頻上的《動物世界》,看動畫片來模仿鹿的樣子,就是為了做到最好。”沈祿弋說。
演員常亞輝自1999年入團,至今已經參演多場演出,現在《九色鹿》中扮演調達和其他角色。“在我看來,《九色鹿》更像是我們本土的‘百老匯’一樣融合了很多藝術表現形式,對于我們演員是個挑戰。對于觀眾,這部劇比較接地氣,比較好玩,其中表現的弘揚真善美對小孩也有教育意義,傳達出一種積極的正能量,比較打動人。”常亞輝說到。
甘肅省雜技團精心打造《九色鹿》 傳播文化受贊譽
“從省文旅廳、省演藝集團到敦煌藝術團,各級領導都很重視《九色鹿》的創拍工作,也給予大力扶持,所以我們全團人員都是鉚足了勁兒,放棄了假日休息在加緊排練,計劃于12月19日、20日在蘭州首演,我們相信這場演出會帶給觀眾一場特別的觀感體驗。”甘肅省雜技團團長張學義說。
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彩排場景
據介紹,《九色鹿》是繼《敦煌神女》《博鰲傳奇》之后,甘肅省雜技團創拍的又一力作,《九色鹿》將于2020年進入敦煌演出。
作為甘肅省唯一的省級雜技團,甘肅省雜技團始建于1960年,2010年4月28日掛牌成立。在國內外重大雜技比賽中,該團先后有26個節目分別獲獎。作為甘肅曾受邀赴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多次受到國家文化部的表彰、獎勵和國際友人的熱烈歡迎及高度贊譽。
甘肅省雜技團創作的大型雜技劇《敦煌神女》,填補了西北沒有雜技劇的空白,中國也第一次使用雜技藝術表現了厚重的敦煌文化。2008年4月,《敦煌神女》榮獲由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頒發的“優秀劇目獎”獎項,并入選2010年世界文化博覽會名單、國家舞臺精品劇目提名等殊榮。2013年,甘肅省雜技團又推出了一臺以海南神話為題材的大型雜技舞臺劇《博鰲傳奇》,得到了中外觀眾的高度好評。
“多年來,我們致力于發揮雜技團的優勢,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經典,結合敦煌文化和甘肅文化元素進行創作和表演,為甘肅文化走出去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希望我們能做的更好。”張學義說。(文/圖 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蘭琴 沈文剛 實習生 程曉鵬)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