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qū)),系白茶原產(chǎn)地。”由此可見,福鼎一帶在唐代已培育出了白茶品種。
傳說
相傳堯帝時,在太姥山下有一位農(nóng)家女子,為了躲避當時的戰(zhàn)亂而逃到太姥山;她樂善好施,以種藍為業(yè),大家都稱她叫「藍姑」。就在藍姑逃到太姥山的那年,周圍的村子不幸流行起了麻疹,村民們成群結(jié)隊上山采草藥為孩子治病,然而徒勞無功,病魔奪去了一個個年幼的生命,善良的藍姑見此場景難過至極。
在某天夜里,藍姑夢見了南極仙翁。跟著仙翁在夢里的指示,在鴻雪洞頂尋得一棵與眾不同的小樹,這便是那棵能夠治愈麻疹的白茶樹。為了盡快救助那些患病的孩子,藍姑拼命地與時間賽跑,不斷地采茶、曬茶,然后把茶葉送到周邊的山村,教村民們泡茶給患病的孩子們喝,最終用白茶幫助孩子們得到了痊愈。
茶品
福鼎白茶是福建省福鼎市特產(chǎn),品質(zhì)優(yōu)異,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等品種,具有白茶性清涼,消熱降火,消暑解毒等特點,是品質(zhì)和功效都不錯的茶品。如今,市面上有售的福鼎白茶品牌也很多,選擇的時候要注意挑選值得信賴的品牌。
福鼎白茶是用產(chǎn)自福鼎“華茶1號”或“華茶2號”茶樹的芽葉,不炒不揉,特殊工藝制作而成的,其外形芽毫完整,湯色杏黃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質(zhì)特點。是外形內(nèi)質(zhì)兼優(yōu)的茶品,值得細細品飲。
沖泡
初入白茶的新茶友,先學(xué)會怎么泡茶尤其重要。有時候泡法不對,會徹底壞掉一款優(yōu)質(zhì)的白茶。
蓋碗和玻璃杯是最為常見的白茶沖泡方式,如若喜歡煮老白茶的茶友,可選擇玻璃材質(zhì)的煮茶壺。無論是待客還是自飲,蓋碗沖泡都是首選,既能清晰的品聞香氣,亦能根據(jù)自己喜好掌握不同沖泡時間出湯的口感變化。
白茶的前3泡主要喝的是香氣和湯感甜度,所以出湯時間控制在10-15秒為佳,往后每次出湯逐次遞增10秒左右即可,三泡以后茶的滋味基本就出來了。老白茶還可以悶著泡,2-3分鐘為宜。投茶量根據(jù)喜好控制在3-6克為佳,沖泡得當?shù)脑挘撞瓒寄軟_泡10泡以上,品質(zhì)好的白茶15泡后仍有余香。另外,白茶根據(jù)不同的品級、年份、工藝也有各種不同沖泡方法,總的來說,白毫銀針和品級高的白牡丹由于芽葉較嫩,不宜開水沖泡,建議90度左右水正好,貢眉或壽眉,葉茶為主,其形粗放,水溫可在100以上,而且可以多泡一會,這樣,就會充分享受到它的醇厚滋味。喜歡老白茶的茶友,特別是沖泡老茶餅,由于老茶餅經(jīng)壓塑而生,較緊實,因存入時間較長,內(nèi)部自然發(fā)酵起變化,茶味厚生獨特,只有百度以上的水溫,才能令其盡顯本色。
功效
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黃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類。而且福鼎白茶具有清熱祛火的功效,白茶提取物對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肺炎等細菌生長具有預(yù)防作用。具有白茶性清涼,消熱降火,消暑解毒等特點。(文/黃明)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