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各地扎實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引導群眾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產業發展,有效激活農村資源,逐步實現脫貧致富。
走進平涼市華亭縣安口鎮朱家坡蔬菜大棚內,孔彥榮認真的看著手中的溫度計并詳細做著記錄。隨著市場需求日益提升,做大蔬菜產業品牌,提升經濟附加值已成為華亭縣安口鎮朱家坡村群眾的新期盼、新訴求。華亭縣安口鎮朱家坡村黨支部書記孔彥榮:“我們朱家坡村蔬菜產業合作社是通過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和資金入股的形式,這兩種形式注入合作社,到年底實現分紅,他們也可以在合作社進行務工收入,讓他們享受到三變改革的紅利。”推行黨支部加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讓群眾享受三變改革紅利這一甜頭孔彥榮一班人早就做出過嘗試,剛到朱家坡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孔彥榮了解到朱家坡有養牛傳統,便在村上率先成立養牛合作社,幾年下來讓群眾收益頗豐。養殖戶 趙滿杰:“村支書和村班子給我們協調的辦了一個養牛小區,四家子(人)在這里養牛,一年下來,賣了14頭牛,純利潤就是5萬左右,養牛好著呢。”
定西市通渭縣搶抓被列為全國重點光伏扶貧縣和農村“三變”改革整縣推進縣的政策機遇,將光伏扶貧項目建設作為開展農村“三變”改革工作的突破口,先行先試,取得了顯著成效。通渭縣通過“一戶一站”“多戶一站”的方式,采取“農光互補、畜光互補、林光互補”模式,在馬鈴薯儲藏窖、養殖圈、農業大棚、養殖圈舍、林下養殖場等場所頂部安裝光伏組件,用光伏發電,光伏板下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和特色養殖,率先在平襄鎮溫泉村、寺子鄉鄭陽村和馬營鎮油坊村、華川村建成200戶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有效盤活了資源要素,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將資源轉變為可持續增收的資產。
在做好農民以土地資源入股的基礎上,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引導農戶以技術、勞力等形式入股,組織農民就近就地在甘肅菁茂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簽訂協議參與種植、養殖、加工等工作,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甘肅菁茂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世雄:“我們想和寺灘鄉疃莊村結合“三變”,我們進行打造一個產業,把我們景泰縣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甘草種植加工自產中心,把我們疃莊村打造成我們中藥材重要的基地。”目前,景泰縣寺灘鄉疃莊村中藥材甘草、板藍根等種植規模發展到1萬畝。通過農村“三變”改革,入股農民戶均增加收入3000元,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0萬元以上。景泰縣寺灘鄉“三變”專干 強維右:通過“三變”改革,整合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使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產業強起來、群眾的日子好起來。 (來源:絲路明珠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