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和政:多元產業富民新常態

時間:2015-07-16 09:10:4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本報記者 鄒海林

  太子山下,金燦燦的油菜花開滿大地,將古動物的“伊甸園”裝點得美麗如畫。大南岔河畔,果樹搖曳,藥材飄香,“接地氣”的綠色產業根深葉茂,茁壯生長。山水靈光,人和政通,和政縣多元產業富民增收成為“新常態”。

  一

  和政縣達浪鄉達浪村農民馬世華是個種田能手。先前,像當地大多數農戶一樣,小麥、馬鈴薯、油菜、玉米、蠶豆啥都種一點,但面積都不大,產出值小,勉強養家糊口。如今,他家的11畝承包地里全部種上了油菜,一家人豐衣足食。

  馬世華從種植糧食作物到油菜種植專業戶的轉變,折射出和政縣油菜產業的發展軌跡。

  和政縣地處太子山麓的二陰山區,冬長夏短,雨量充沛,適宜油菜的種植與生長。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吸引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走進和政,設立油菜北繁試驗研究基地,從事雙低雜交油菜制種推廣,帶來油菜產值翻番,種植效益提升。

  和政縣因勢利導,建立大南岔河流域和麻藏川兩個萬畝油菜種植基地,建成星月商貿公司1.5萬噸油菜生產線和蘭和糧油貿易公司年加工5萬噸菜子油生產線,形成集科研、種植、制種、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全縣油菜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5萬畝以上,總產量達3.35萬噸,每年增加農民收入2億元。

  二

  “高原酸梨汁”是人們對和政啤特果的美譽。

  栽植啤特果樹,予以補貼;修建果品冷藏庫,給予獎勵;啤特果種植大戶、啤特果合作社、啤特果加工企業,優先享受雙聯惠農貸款……

  通過政策引導和獎勵扶持,和政縣農民群眾種植啤特果15.1萬畝,其中掛果面積6萬畝,年產量達6萬噸。

  春天,果花漫山遍野;秋天,果實掛滿枝頭。啤特果種植規模的擴大,引來“貨暢其流”的命題。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訂單收購,照單全收。”圍繞這一思路,和政縣啟動八八啤特果有限責任公司6萬噸果汁飲料生產線及1.5萬噸果丹皮果生產線項目,去年初開工建設,去年底建成投產。

  在啤特果收購中,和政縣制定保護收購價格,采取政府協調、企業訂單、市場運作機制,保底價收購,上不封頂,果農受益。至去年底,全縣啤特果銷售收入達1.36億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6.4%。在三合鎮尕新莊村,啤特果合作社社員戶均啤特果收入超過5萬元。

  三

  種油菜,種果樹,也種中藥材。

  和政縣城關鎮三谷村人均耕地不足1畝,今年種植當歸、黨參、冬花、柴胡、甘草等中藥材300多畝,超過總耕地面積的1/6。

  “比起種糧,種中藥材盡管前期投入大,但產出高,土地效益也得到了提升。”村黨支部書記王學義告訴記者,三谷村中藥材種植源自甘肅復興厚中藏醫藥公司落戶村里,與村民簽訂訂單協議,提供籽種,集約種植。

  這一模式,從三谷村推廣到城關、陳家集、新營等鄉鎮,帶動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5.8萬畝,新增產值8400萬元。

  種植業增產增收,養殖業風生水起。

  和政縣搶抓全省肉羊大縣建設機遇,發動千家萬戶養殖,扶持適度規模養殖,累計建設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場98個,發展規模養殖戶3885戶,創建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83個,并循著“公司加基地連農戶”的養殖模式,采取政府引導、能人牽頭、場戶聯辦、群眾參與的辦法,培育建成以泰祥養殖園為龍頭的萬只肉羊養殖基地,以云發養殖小區為龍頭的千頭肉牛養殖基地,以寧遠種豬場為龍頭的萬口豬生產基地,帶動全縣牛、羊、豬存欄量持續增長,畜牧業產值去年增加到1.15億元,養殖戶收入水漲船高。

  四

  古動物化石、花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松鳴巖,是和政縣三大旅游品牌。

  依托資源優勢,和政縣編制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及松鳴巖——古動物化石地質公園大景區建設詳規,先后建成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一、二、三號館,甘肅和政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樺林原址埋藏館和主碑廣場,修建松鳴巖牌坊門、浴佛湖、鴛鴦湖、松鳴塔、水簾洞等景點,新建松鳴小鎮、甘肅松鳴巖戶外健身訓練基地項目,并通過舉辦中國西部花兒民歌邀請賽、全國原生民歌大賽、中國·和政古動物化石保護與開發國際研討會,開發古動物化石仿制品、民間傳統工藝品、名優特產品等舉措,提升旅游知名度,延伸旅游產業鏈。

  去年,和政縣接待游客183.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5億元。今年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117.7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12億元,同比增長43%和56%。

  游人走進來,勞務輸出去。

  立足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實際,和政縣強化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以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為定向,組織輸送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去年全縣輸轉勞務5.3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3億元。今年上半年輸轉5.2萬人,創收4.9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勞務產業,成為助農增收的“鐵桿莊稼”。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