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綱
渭河源景區游人紛至沓來,工業園區里一片繁忙,渭河風光帶建設如火如荼……近幾年來,渭源縣緊盯到2017年實現整縣整體脫貧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標,把加強項目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最有效手段,全力以赴實施“項目統領”戰略,以扶貧攻堅統攬全局,“幸福美麗新渭源”呼之欲出。
渭源縣堅持“項目跟著扶貧走”的原則,以扶貧資金為“黏合劑”,3年來共實施各類農業農村項目196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5億元。特別是立足精準扶貧,以扶貧重點鄉鎮、重點村為主戰場,實施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等扶貧項目66個,有效破解了制約貧困村發展的水、電、路、房等瓶頸。3年來,新拉通自來水2.41萬戶,全縣自來水入戶率、農網改造面、動力電覆蓋面分別達到96%、82%、87%,建成集中安置點36個2694戶,改造農村危房7500戶。
“要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以項目的大突破推動發展的大提速。”渭源縣委書記吉秀說。為此,渭源縣成立了項目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建立了四大班子領導包抓項目工作機制,形成了領導重視項目、社會關注項目、全民服務項目的整體合力。他們緊盯政策規劃,立足資源優勢,圍繞薄弱環節,超前深度謀劃儲備項目,實現了項目的動態管理、滾動推進;完善責任機制,完善推進機制,完善考核機制,全力保證項目建設扎實有序推進。
立足結構調整,工業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渭源縣按照“一區三園”布局,投資2億多元規劃建設工業集中區。并求賢若渴、以誠為本,引進了全國知名藥企廣印堂等53個工業項目,總投資50.8億元。近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產業結構日趨合理。
立足轉型升級,文化旅游產業實現華美轉身。渭源縣用“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大產業”的理念,全力打造“華夏文明渭河源”旅游品牌。實施了總投資50億元的“生態文化旅游發展示范區”項目。短短3年,“渭河源大景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歷史性跨越,去年被成功納入全省20個核心大景區,今年順利晉級國家級4A級景區。
突出社會事業,民生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民生保障是項目實施的風向標。3年來,渭源縣累計實施社會事業類項目92項,總投資36億元,其中教育項目總投資超過6億元。新建和改造中小學校舍15.7萬平方米,為14所學校協調劃撥建設用地540畝,新建第三高級中學,整體搬遷職業中專、龍亭中學等。投資3.27億元實施了縣醫院、縣二院、中醫院等一批醫療衛生項目。
項目建設舞龍頭,特色產業富農家。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開發,3年來,渭源縣累計實施農業產業開發項目169個,總投資41.6億元,使馬鈴薯種薯、中醫藥、畜草“三駕馬車”齊發力。該縣不僅已成為全國以縣為單位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而且中藥材面積保持在40萬畝,加工能力達到3.4萬噸。目前正在緊張建設的會川江能中藥材交易市場及物流倉儲庫,占地面積190畝,市場建成后,預計年銷量達10萬噸以上,年交易額約20億元。他們還發展養殖企業、小區510家、家庭養殖場1104個、規模養殖戶1.22萬戶。同時,渭源縣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推動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型向常年穩定型轉變。
渭源縣還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啟動實施了渭河公園、渭河文化景觀帶、縣城道路、供熱排水等城鎮建設項目。按照“做強縣城、做特集鎮、做美鄉村”的思路,棚戶區改造如火如荼,小城鎮建設風生水起,美麗鄉村花繁果碩……
盤點渭源項目建設,一條主線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以“項目統領”提升縣域經濟對脫貧致富的支撐能力和拉動作用。在一個個項目帶動下,渭源經濟總量快速增長,農民收入增長加快,產業水平大幅提升,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渭源人說,這3年是渭源爭取國家資金最多、引進招商項目最多、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3年,更是產業開發力度最大、工業發展勢頭最好、城鄉建設步伐最快的3年。
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渭源縣先后實施建設項目590個,總投資308億元,完成投資137億元。累計爭取國家資金24.78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5.4億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