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重建家園 壯歌唱響洮水岷山
岷縣“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兩周年紀實
這是一場百年不遇的災難,對岷縣來說,災害和困難疊加。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對岷縣來說,決心和毅力并重。
這更是一場全力以赴的決戰,對岷縣來說,挑戰和機遇同在。
洮水見證,岷山銘記。兩年前的7月22日,6.6級地震突襲千年藥鄉,美麗的岷州大地變得滿目瘡痍,傷痕累累。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兩年多來,岷縣縣委、縣政府抱著“一切為了群眾”的共同信念,充分弘揚偉大的搶險救災精神和“岷縣精神”,挺起不屈的脊梁,用雙手重建家園,用雙手開創未來,用錚錚鐵骨,同災難進行頑強的抗爭。如今,一幅新生的波瀾壯闊的災后畫卷逐步鋪展在人們眼前,岷州大地浴火重生。
這是一項與時間賽跑、與自然抗爭、與毅力較量,挑戰建設史上極限的工程!
這是一部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愈挫愈勇、眾志成城、戰天斗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
這是一曲展現和弘揚“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時代精神的宏偉交響!
這是一首譜寫從悲壯走向豪邁、從滿目瘡痍到滿目生機、從廢墟到新生的時代壯歌!
2013年7月22日上午7時45分,一場6.6級地震猝然而至,襲擊了千年藥鄉岷縣。一瞬間,許多美麗的村莊失去了往日的安詳與寧靜,家園變得滿目瘡痍,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洮河慟哭,岷山悲號。
災害發生后,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和各方面救援隊伍的全力幫助下,岷縣縣委、縣政府把抗震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緊迫任務,快速反應、科學施救、以人為本,舉全縣之力搜救失蹤人員、救治傷病員、安置受災群眾、搶修基礎設施、防范次生災害。廣大干部群眾日夜奮戰,頑強拼搏,取得了搶險救災的全面重大勝利,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震后百廢待興,重建迫在眉睫。從廢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讓破碎的山河重現勃勃生機……
“給黨和政府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給岷縣48萬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給社會各界交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是岷縣縣委、縣政府災后重建中擲地有聲的承諾。
在逆境中突破,在挑戰中前行。兩年多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災后重建協調領導小組及有關廳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岷縣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災后重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安排部署,切實把災后重建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戰場,作為深化雙聯行動的主陣地,錘煉干部作風的大課堂,堅持“爭當先鋒抓重建、領導干部上一線、包鄉抓點帶頭干、改進作風作示范”,充分發揚“三苦”精神,努力克服自然災害疊加、地質結構復雜、基礎設施薄弱、有效施工期短、陰雨天多、勞力緊缺等多重困難,一手抓災后恢復重建,一手抓經濟社會建設,做到了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全面完成了住房、教育、衛生三大年度重建任務,災后重建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群眾居住環境、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環境、群眾精神面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發生顯著變化,群眾生活質量、黨員干部為民服務能力、岷縣對外形象、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率先垂范 齊抓共管
科學重建引領整體重建
統籌兼顧,科學重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這是岷縣災后恢復重建的主旨。
災后恢復重建既是一場使命與責任的“接力”,又是一場挑戰與奮進的“賽跑”,更是一場打硬仗、補欠賬的“趕考”。為了實現科學規劃、確保質量、又好又快的災后重建目標,定西市及時成立了災后重建前方指揮部,市上主要領導定期、不定期走進災區重建一線調研指導,解決問題。分管領導長期蹲點指導,全面協調指導工作。岷縣也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任主任的岷縣災后重建規劃設計評審監督指導委員會,對全縣所有重建項目規劃設計進行全面把關定向;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岷縣“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9個工作組,專門負責災后重建的協調指揮、組織實施工作;成立了梅川、茶埠、寺溝、麻子川、岷陽5個小城鎮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分別由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協調推進落實;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10個重災村重建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協調推進重災村重建工作;成立了由縣上分管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的27個集中安置點重建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協調推進集中安置點重建工作。同時,縣上建立了集中安置點、重災村建設縣級領導責任制,對每個集中安置點和重災村都確定了縣級領導進行聯系指導,協調幫助安置點和重災村推進災后重建工作。為了進一步明確鄉村兩級主體責任,落實了住房重建鄉鎮領導包村、一般干部包戶責任制,靠實了鄉村干部工作責任。縣上還分行業、分項目靠實縣直部門責任,著力抓各行業項目和小城鎮、集中安置點、重災村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的落實。針對“三孤三無”等特殊困難群眾實際,建立了鄉村干部和雙聯單位幫建工作責任制。為了確保教育衛生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縣上依法依規招進省建投、八冶、金川、建設監理等大型國有企業,設立前方指揮部,調派精兵強將,集中力量實施教育衛生項目。縣上四大班子領導分別牽頭負責重點鄉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梅川和茶埠鎮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設立現場指揮部,一線指揮,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加快綜合整治進度。
災后恢復重建,科學規劃是前提。按照“科學性、前瞻性、適用性、全面性、有效性”的原則,岷縣及時組織編制了35個《行業專項規劃》和《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和106所學校、22所衛生院設計方案等。特別是在27個集中安置點,10個重災村,梅川、茶埠、寺溝3個小城鎮的規劃設計上,委托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甘肅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等6家甲級資質規劃設計單位,按照“方便生活、確保安全、節約資源、突出特色、生態宜居”的原則,從理念、起點、標準、結構、戶型、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不同設計,使每個重建點各具特色,各有亮點。尤其對小城鎮和教育衛生項目設計多次赴市上、省上、北京等地進行評審,邀請上級領導和專家“把脈會診”,多次進行修改完善,確保了規劃科學合理、符合岷縣實際。
面對繁重的災后重建任務,岷縣縣委、縣政府就災后重建工作數十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會和推進會。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率先垂范,齊抓共管,聽民意、察民情、聚民智。縣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靠前決策、靠前指導、靠前督查、靠前解決問題,一次又一次深入重建點,調查研究,傾聽民聲,排憂解難,并多次主持召開災后重建推進會,為受災群眾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困難,為廣大干部群眾樹立起了典范,凝聚起了強大力量,引領了災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加快了災后重建的步伐。
強化技術 加強監管
確保災后重建工程質量
岷縣縣委、政府反復要求,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不散光、不走神、不松勁、不懈怠,高質量高水平建好每一個重建項目,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讓黨和政府放心,讓災區群眾滿意。
為確保重建質量,早在去年春節前,岷縣縣鄉兩級組織就成立政策宣講組,深入鄉鎮、村社對建房政策、補助標準、建設要求等內容開展宣講,并編印下發《農民自建房屋指導手冊》8萬多冊,做到建房政策家喻戶曉。縣上組織專家對全縣2200多名工匠和縣鄉村技術骨干進行了集中培訓。動員縣內建筑企業抽調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群眾建筑技能培訓,實現了重建戶建筑實用技能培訓進村到戶。同時,縣上先后組織5批災后重建考察團,赴四川省北川、汶川、青川、都江堰等地考察學習災后重建經驗及做法,將學習借鑒到的先進經驗融入到了岷縣災后重建的實踐過程中。縣上從住建等部門抽調技術人員成立了9個群眾建房技術指導小組分片進行技術指導,特別對原址重建戶統一進行放線,嚴格按照規劃和標準施工,對質量、標準、風貌方面不達標、不統一的一律勸停整改,確保了新建房屋質量可靠、風貌統一。同時,在18個鄉鎮310個村(社區)都確定現場負責人、技術指導員、安全監管員、質量監督員、建材檢測員,對施工現場全程監督,指導群眾建房。
為確實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縣上成立了災后恢復重建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巡視指導組、監督檢查組、資金監管組、審計監督組、群眾監督組等5個工作小組,實行“五位一體”監管模式。全縣嚴格落實項目監理制、招投標制、質量終身制、合同管理制、法人責任制“五制”,并強化質量檢測,委托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建起了“岷縣災后重建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實現了對用于重建工程的鋼筋、水泥、磚瓦、砂石料等建材按規范進行見證取樣、就地檢測。縣上加強資金監管,嚴格按照程序審批、撥付項目資金,全程跟蹤監管重建資金,確保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使資金使用達到了規范安全。
建材保障 金融支持
助力災后重建穩步推進
災后住房重建,建材保障是關鍵。面對巨大的建材需求,岷縣成立了建材保障及價格監管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建材保障及價格監管。縣上與祁連山水泥公司、酒鋼集團等多家建材企業簽訂了重建物資供銷協議,規范管理縣內建材企業,拉網式開展建材質量價格監管檢查,保證了建材供給充足、質量合格、價格穩定。為了方便群眾采購建材,縣上在18個鄉鎮建立建材直銷點106個,并組織開展建材物資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劣建材產品的違法行為,確保了群眾建材需求。
災后住房重建,群眾普遍面臨資金壓力。縣上制定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大災后住房重建信貸支持工作的實施意見》,多方籌措信貸資金,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發放房屋重建貸款7.4億多元,切實解決了住房重建戶的資金短缺問題。
齊心協力 全面覆蓋
確保群眾溫暖安全過冬
2014年立冬后,群眾溫暖過冬成為當務之急。
為確保群眾溫暖、安全、和諧過冬,岷縣提出了“通過‘群眾籌、社會扶、干部幫、政府補’的辦法,讓困難群眾實現有房住、有火爐、有煤炭、有棉衣被、有面粉‘五有’,確保房屋重建及困難群眾住的熱、穿得暖、吃得飽,病有所醫,安全溫暖和諧過冬”的工作目標。各縣級包鄉鎮領導和各鄉鎮、相關縣直部門嚴格落實任務,倒排工作時間,準確摸清底數,定戶定人進行幫扶。縣上在集中安置點積極推廣新型節能爐具和碳纖維電地暖、電熱炕、水暖床等節能炕床。對重災村困難群眾、所有農村一類低保戶按照“每戶600斤煤炭、1套新型節能爐具”折價600元的標準進行全覆蓋救助,對全縣所有農村五保戶每戶安裝1座碳纖維電熱炕,及時下撥各類民政救助資金1.38億元,確保了困難群眾住得熱、穿得暖、吃得飽。同時,由縣四大班子領導帶隊,對近兩年自然災害中的遇難人員家屬、重點優撫對象、“三孤”人員、單親和計生特困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開展節前慰問。并積極開展室內安全、食品安全的預防宣傳和監督檢查,消除安全隱患。依托“萬村千鄉農家店”和供銷社基層網點、農村小賣部,建立了鄉鎮、村社便民服務點,儲備群眾過冬所需物資,加強監管,確保物資質量合格、市場價格穩定。
黨員帶頭 單位幫建
災后重建取得重大成果
困難面前,黨員干部是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岷縣災區的黨員干部舍小家、顧大家,在恢復重建中用心血、汗水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在災后重建中,岷縣把災后重建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戰場,作為深化雙聯行動的主陣地,堅持“爭當先鋒抓重建,領導干部上一線,包鄉抓點帶頭干,改進作風作示范”。廣大黨員干部以頑強的毅力和艱辛的汗水重建家園,他們深入災區重建聯系點、聯系戶,一線走訪、一線實踐、一線解困。來自全縣各條戰線的雙聯干部深入條件艱苦、矛盾復雜的建設一線,研究問題,破解難題,在服務群眾中轉作風、樹形象,急群眾所急,挑戰面前不徘徊、困境面前不后退、壓力面前不松勁,把災后重建作為施展才華的舞臺,竭力彰顯自己的風采和價值。包抓的領導和抽調干部堅持任務完不成不撤離,項目不竣工不脫手,有效加快了建設進度。特別是去年冬天,岷縣舉全縣之力,組織動員省市駐岷單位企業、縣直單位、基層單位和縣內企業240多個、黨員干部職工3000多人、工匠1679名,對5個重災村和27個集中安置點群眾房屋重建開展幫建。全縣40多名縣級包點領導率先垂范,蹲守一線,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各部門和企業組成專門幫建工作組駐守村上,幫助群眾推進建房進度,確保了各項目標任務的按時完成。
截至今年6月底,省市已下達岷縣“7·22”災后重建項目746項,總投資69.05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58.6億元,占總投資的85%。有212項已完工,529項正在建設。在居民住房重建方面:全縣45758戶住房重建(不含異地安置1510戶)、35950戶住房維修全部完成。教育衛生項目方面:105所重建學校全面完成建設任務;17項衛生院重建項目和6項衛生院維修項目已全部完工。集中安置點、重災村和小城鎮建設方面:27個集中安置點、10個重災村住房全部按照設計風格建成,水電全部接通,地質災害治理基本完成。3個小城鎮建設有序開展。同時,交通項目、水利項目以及其他項目建設全面開工,有序推進,有的已經完成任務,全縣災后重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同心同德 開創未來
災區發生脫胎換骨變遷
岷縣通過不遺余力的努力,災后重建取得了“五個顯著變化”“四個進一步提升”的重大成果,為岷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災區群眾住房發生明顯變化。岷縣地震前農村居民住房大多為土坯房或土木結構房。經過重建,新建房屋抗震設防烈度全部達到7度以上,建設標準全部為上下圈梁構造柱。同時,群眾的防震和質量意識明顯增強,從建材選用到施工各環節都做到了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受災群眾居住條件明顯高于災前水平,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二是災區城鄉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全縣搶抓災后重建重大機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梅川、茶埠、麻子川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扎實開展公路沿線亂堆亂放、亂搭亂建清理和土墻、土房拆除改造,大力開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努力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及風貌改造,引導群眾樹立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全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三是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發生明顯變化。通過實施重建項目,災區教育、衛生、文體等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建設標準和質量均高于災前水平,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四是災區群眾生產生活發生明顯變化。通過災后重建,建立健全了村莊管理制度,強化了日常管理,積極引導廣大群眾逐漸改變傳統生活習慣,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齊心協力奔小康的信心進一步堅定,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特別是電地暖、水暖炕、電暖炕等新的取暖方式在重災區得到推廣應用,群眾生活質量和品質明顯提升。五是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發生明顯變化。通過集中實施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超過災前水平。從2014年統計數據看,全縣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都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同時,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群眾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為民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岷縣對外形象進一步提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四個進一步提升”的重大成果。
岷山洮水見證,不屈的岷州兒女萬眾一心,迎難而上,以勇于擔當、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公仆情懷,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堅持、堅守和堅韌付出,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挫折不放棄、面對壓力不屈服,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彩繪出災區涅槃重生的壯麗畫卷。
一幢幢新居整齊有致,一所所學校美麗壯觀,一條條巷道寬闊筆直,一張張笑臉寫滿幸福,一幅幅畫面引人入勝。岷縣災區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巨大變遷。
兩年前的地震中,梅川鎮永星村村民徐曉燕失去了丈夫和兩個孩子。如今,政府幫她蓋了房,好心人還給家里捐了門窗和地板磚,一家三口人搬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房。“要不是政府和熱心人幫忙,我們哪能有這么好的生活!縣上還進村開展勞務和科技培訓,確定專門的干部幫咱貧困戶種植中藥材、養牛養羊,增加收入。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的!”徐曉燕的這些話說出了岷縣災區群眾的心聲。
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老百姓。岷縣災區處處呈現出新氣象、新風貌、新變化。
眾手托起美麗家園。岷縣48萬兒女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為重建家園還在一如既往的持續努力!相信他們會用勤奮的雙手,描畫出岷縣新的輝煌藍圖,唱響岷州嶄新的新生活、新未來、新夢想!
本報記者 王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