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眾多文博、文物專家呼吁——“武廟”亟待保護

時間:2015-07-22 11:55:5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眾多文博、文物專家呼吁——

  “武廟”亟待保護

  風雨斑駁

  岌岌可危

  難擋風雨

  提起武威,人們都知道“隴右學宮之冠”——文廟,然而,早在文廟之前,武威還有一座武廟。武廟修建于漢朝,明清時期,文廟與武廟東西矗立,相映成輝。然而,時至今日,造型雄偉、規模龐大的文廟早已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西北地區唯一一座紀念“武功和軍威”的文物遺址——武廟,卻面臨著飽受雨打風吹飄零慘淡的境遇。

  A

  現狀

  廊坊依舊墻體斑駁

  7月20日,在知情人士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這座“傳說中”的武廟。

  武廟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東大街十中巷,東臨武威十中,南靠錦華服裝廠,西為會館巷,北至住宅樓。其大門口沒有任何明顯的標識和牌子,穿過一堆堆鋁合金材料,抬頭看到東西兩排歷經風吹雨打的古廊坊,仔細辨識才能發現這里的古建筑。

  再認真尋找,記者看到位于正北方向的武廟大殿眼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現代建筑。東西兩廊的10間古建筑依舊,推開古老斑駁的木門,里面依然可見雄偉的木架結構,直徑35公分粗的6根大柱子赫然支撐著高大的屋脊,透過漏雨的屋頂可窺天空的蔚藍。站在這座10多米高的古建筑下,頓感現代建筑的局促。而現代機械的轟鳴已然湮沒了歷史文物的清悠。

  踱步院中,一位自稱是“老板”的男子告訴記者,他只知道這座木制結構建筑屬于文物,具體有什么歷史,屬于哪個年代建造,統統不知。不過幸虧自己經營鋁合金材料,把這里作為庫房存放東西,否則這座建筑不知會破敗成什么樣子。不過這座建筑目前屬于他個人擁有。眼下,還沒有什么人或哪個部門提出要對這里進行修建或給予保護。

  出門時記者記住了這里的門牌號:涼州區崇文街9號。

  B

  歷史

  紀念漢武帝﹃文韜武略﹄

  根據《武威史話》記載:漢武帝元狩二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出隴西,過焉支山(今張掖山丹境內),大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東部,并獲匈奴的祭天金人,為紀念這一戰役的勝利,漢武帝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武威”,意即“武功和軍威的顯示之地!”后,霍去病再次出兵祁連,河西地區歸屬于漢朝版圖,并設立酒泉、張掖、敦煌、武威等河西四郡,為紀念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武威當地建立了武廟,這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座紀念這段歷史的“武廟”。

  7月21日,記者在涼州區文體局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根據文廟保存的《武廟重修碑記》記載,康熙二十三年(1674)振武將軍孫思克率眾修葺,乾隆十八年(1753)再次維修。解放前,武廟被武威三青團總部占用,建國后一直為部隊所用。原大殿已毀,現存東西廂房,進深一間,面積約86.4平方米,單檐硬山頂。1988年武廟由武威市祁連聯營公司占用,現存東、西兩廂各五間。”

  提及武廟,武威當地文博專家孫壽齡及長期關注武廟現狀的宋振林等人介紹,武廟不單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座紀念漢武帝“武功和軍威”的文物建筑,它更是歷史上眾多學子考取武狀元時,經常要去祭拜之地。因為在武威歷史上,曾經出過不少武進士。另外,武廟當時供奉霍去病大將的塑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忠臣良將多出自涼州”。尤其在明、清時期,武廟在西北地區甚至全國范圍內,影響極大,其時,武廟的精美建筑能夠與“隴右學宮之冠”——文廟相媲美。1987年,武廟經由企業輾轉至個人手中,曾有人欲拆武廟修建別墅,當地文博專家孫壽齡、黎大祥等人為保護武廟奔走疾呼,最終,武廟拆除一事由于驚動省、市政府而被喊停。為此,當時的武威地區行政公署作出:“武廟是文物”、“文物不允許任何人拆除或買賣”、“使用單位要做好保護維修工作”等決定。

  C

  呼吁希望加以保護修繕

  “在武威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東有文廟,西有武廟,原本兩相輝映。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時代的更迭,文廟巍然屹立,武廟卻風雨飄搖,遭世人遺忘。這對于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來說,未免太過可惜和遺憾!希望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保護這座文物遺址!”武威市文博專家孫壽齡等人指出。

  21日下午,記者就武廟的保護、管理,以及“武廟目前成為私人鋁合金加工廠”等問題采訪了武威市涼州區文體局。

  根據涼州區文體局文物辦公室有關人士解答,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武廟進入文物部門的視線。2013年,武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武廟歷史悠久,幾經輾轉,現在盡管屬于個人所有,但文物部門有監管的責任。根據文物保護相關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如果武廟遭遇拆除、遷移等,必須經由文物部門批準以后,才能進行。蘭州晚報記者雒煥素文/圖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