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武威市強力推進主體生產模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時間:2015-07-22 16:04:0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武威日報報道(記者 趙小燕 張志華)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特色林果基地總規模達到155.58萬畝,提前實現了市上規劃的“到2016年全市特色林果業達到150萬畝,人均1畝經濟林”的目標。這是繼去年底全市設施農牧業提前2年實現戶均2畝棚的目標之后,我市持續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民收入近60%來自主體生產模式,設施農牧業和特色林果業已成為我市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我市立足資源優勢,堅持“規模化、區域性、多品種、高效益”發展方向,強力推進主體生產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步伐。至去年底,全市設施農牧業達到78.7萬畝,戶均達到2.28畝;今年,全市新開工建設4.15萬畝。武威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產業園、古浪綠洲生態移民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強勢崛起。至今年5月底,全市特色林果基地總規模達到155.58萬畝,農業人口人均達到1畝,萬畝以上鄉鎮57個、千畝以上村573個。打造了民勤縣蔡旗鄉蔡旗村、涼州區西營鎮前興村、古浪縣泗水鎮上四壩村等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精品亮點,建立了一批市級示范基地、縣區級示范園、村級示范點,扶持了一批示范村、示范戶。

  設施農牧業的規模發展和提質增效催生了“效益之花”。涼州區成了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肉牛肉羊產業大縣、肉牛產業示范縣;民勤縣成了“中國肉羊之鄉”、全省肉羊產業大縣、肉羊產業示范縣;古浪縣成了全省肉羊產業大縣、草地農業試點縣;天祝縣成了全省肉羊產業大縣、肉羊產業示范縣。我市設施農牧業實現了農業發展從“單一”到“多元”,打破了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將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推向一個全新境界。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發展規模養殖場(小區)108個,累計達到2973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0.13萬戶,累計達到12.77萬戶。全市牛、羊、豬、雞存欄量分別達91.8萬頭、595.3萬只、122.5萬頭、692.4萬只;出欄量分別達13.4萬頭、218.6萬只、107.1萬頭、262.2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2.36萬噸、2.94萬噸、0.91萬噸;獺兔飼養量達到50.52萬只。2014年,全市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7.95萬畝,畝均收益達到1.6萬元左右,高的達到4萬元以上。涼州區被列為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同時,我市不斷優化特色林果業布局,聯村跨鄉連片規模栽植特色林果,由川區向沙區和沿山冷涼灌區延伸,由零星分散向集中連片拓展,由規模發展向提質增效轉型,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為使主體生產模式健康有序發展,我市著力打造市、縣區、鄉鎮、村四級技術服務網絡,實現了技術服務全覆蓋。同時,搶抓政策機遇,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扶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惠農貸款發放力度,形成了全覆蓋、廣對接、深融入的普惠金融“武威模式”,全力支持全市現代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在培育壯大農業產業的同時,我市加快推進“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引進農產品加工知名企業和名優品牌,實現龍頭企業與農產品資源的高位“嫁接”,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通過訂單農業、吸納農戶入股經營、為農戶提供技術和倉儲服務等形式,提高了農產品生產的市場對接度。至今年6月,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1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43家;果蔬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以上。黃羊工業園區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武威工業園區、民勤城東工業集聚區被認定為首批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同時,我市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大力推進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骨干批發市場改造、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全市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6個,有效使用標志的無公害農產品28個、綠色食品89個、有機食品1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3個。編制《武威市出口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試行)》,加快推進外向型農業基地建設,在日光溫室連片示范點、養殖小區和連片特色林果示范基地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搶抓建設甘肅國際陸港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出口農產品基地建設。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