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六年尋覓實現藍圖之路
四版城市規劃2009年啟動,歷時6年修編方出爐
發展大蘭州,城市路網建設先行 每日甘肅網資料圖
西部商報訊(首席記者丁煒娜 實習生張紅)城市規劃是每一座城市發展的指導方向。2009年,蘭州市啟動了四版城市規劃修編工作。經過六年的不斷努力,《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出爐,為蘭州市新一輪發展明確了方向。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國重要的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區主要的商貿集散中心;甘肅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新時期,蘭州市城市發展和建設面臨許多新形勢、新環境、新問題,現行總體規劃已經難以適應城市發展的客觀需要,需要對現行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發函《關于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有關問題的函》(建規函[2009]1號),同意蘭州市人民政府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
大事記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第一組長、市長為組長、四大班子分管領導及市規劃部門主要負責人等為副組長、市直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領導小組,蘭州市城鄉規劃局具體組織總規修編工作。項目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蘭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就城市定位、空間、產業、生態、氣象、交通、地質、蘭白統籌等重大專題聘請中科院、北大、清華、北京氣象中心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共同進行研究。
2009年7~8月中規院項目組多次來蘭進行了現場調查,與40多個單位和部門進行了面對面座談,向70多個單位和部門(包括大中型企業)收集了資料,并與八個縣區政府及縣區各部門分別進行了座談和資料收集工作。
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開了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動員大會。
2010年3月、4月中規院項目組先后向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領導匯報了《蘭州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戰略研究》等各項前期研究成果。
2010年11月23日蘭州市四大家聯席會專題研究了總體規劃綱要初步成果,就蘭州市發展目標、城市性質與定位、城市空間結構等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
2010年12月12日總規綱要成果通過蘭州市規劃局主持召開的綱要成果評審會,充分聽取了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2010年12月14日四大家聯席會議專題審議了四版總規綱要成果,各位領導、各個部門對綱要成果進行了充分討論。
2011年1月7日總規綱要成果通過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持召開的省規委會審查。
2011年1月28日總規綱要成果通過甘肅省人民政府劉偉平省長主持的省政府常務會議審查。
2011年3月29日~4月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召開了蘭州市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審查會,原則通過第四版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成果。
2015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
觀察
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讓人們有尊嚴地活著”,“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規劃人的夢想。為了圓夢,規劃人跋涉在追求夢想的山路上……
有人慨嘆,規劃人都是理想主義者。其實,規劃人遠不是空有理想和抱負那么簡單。如吳良鏞先生在《人居環境科學發展導論》中所說,規劃乃“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規劃者應成為溝通理想與現實的橋梁,不僅可以勾勒出理想的山水城之愿景,更要學會尋覓實現藍圖之途徑。這注定不是一條坦途,但我們必須清醒回答的首要問題是:為誰規劃?如何規劃?
要“為民規劃”。堅持“唯民、唯真、唯實”的價值取向、倡導“科學、人文、依法”的核心理念、踐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為誰規劃”的問題,既是價值取向,也是現實智慧,它能使規劃者最終遠離碌碌平庸的工匠角色,成為有良知與正義的社會利益溝通者和平衡者。
要“務實規劃”。以實踐為標準,再好的規劃不能實施都是“空中樓閣”,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努力提升規劃的科學性,也要致力于增強規劃的實施性。規劃人應抱有科學務實的現實態度,懂得分辨哪些是要始終追尋的理想,哪些是必須正視的現實。只有規劃能落到地上,規劃工作才具備為公眾謀取更大利益和話語權的現實意義。
規劃人要有理性思維。理性地看待規劃,理性地看待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對民眾、對法律、對城市心存敬畏,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不遺余力地維護公共利益,也要尊重個體合理訴求,同時更不能被個別利益群體所“綁架”。
規劃人要有責任擔當。責任與道德相伴而生,是一種職責、一種使命、一種義務,在通往規劃人的“理想之城”這條曲折與荊棘之路上義無反顧、奮力向前。
有人懷念,說“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是的,“今天的城市是從昨天過來的,明天的城市是我們的未來”,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它不斷進行空間優化,自身得以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這些年,規劃從見物不見人到以人為本,從關注“計劃”的落實和空間布局藝術到關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切身體味了什么是“人的城市”。山水城市、廣義建筑學、人居環境科學等理論先后出現,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具備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地域特征、時代特點的本土規劃理論的基礎和條件。(大眾日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