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文化旅游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
國內知名專家把脈七里河區旅游業創新發展
◇記者 徐曉君
科技鑫報訊 為了深層次分析七里河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前景、發展優勢以及制約瓶頸和解決辦法,促進區域文化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七里河區近日舉辦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研討會,以第四屆蘭州百合文化旅游節為契機,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旅游行業代表,圍繞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旅游合作與開發、旅游創新與發展、旅游轉型升級與旅游產業發展等進行研討交流。
“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業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需要,是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的必然選擇,也是穩增長、惠民生的有效途徑,對于我區實現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七里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世英在研討會上說,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將發展文化旅游擺在了重要位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區文化旅游開發勢頭強勁,但七里河區文化旅游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與省內外旅游發達地區相比,與兄弟縣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能盡快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旅游業創新發展之路,就會錯失大好發展機遇,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
當天,七里河區邀請到浙江大學教授、智慧風情慢城研究院院長徐延安,西北師范大學教授、旅游學院院長把多勛,蘭州文理學院旅游學院教授陳其斌,甘肅旅游研究院院長李峰等4位專家教授共同研討交流。同時,七里河區各鄉鎮街道、區直部門主要負責人,轄區各大旅行社、旅游星級飯店、農家樂負責人參加了交流研討活動,認真聆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研討交流。在研討會上,針對七里河區旅游業發展瓶頸,各位專家分別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浙江大學教授徐延安:引入多種開發模式
徐延安就美麗七里河區新型城鎮化理論與實踐進行剖析,還深入講解了我國鄉村旅游產品七種開發模式,即田園農業旅游、民俗風情旅游、農家樂、村落鄉鎮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科普及教育旅游和回歸自然與健身旅游模式,并細化了每種模式的類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供七里河區相關人士參考。把多勛以“厘清文化旅游發展思路,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題,提出了蘭州文化旅游產業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思考。分別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提出的背景,蘭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狀態評價,蘭州文化旅游產業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可能性及基本思路和建議。
甘肅旅游研究院院長李峰:發展創意文化旅游
李峰則提出,發展創意文化旅游有利于擴大品牌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特別是以城市符號和品牌為主題的各種旅游紀念品、旅游節慶活動是提升城市品牌認知度和品牌價值的大眾化渠道。他說,要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文化旅游產業:無文化不旅游、無旅游不文化,旅游是一種經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一次出色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創意之旅;旅游是創造經濟價值、創造就業崗位的產業,要區別“旅游事業”與“旅游產業”的關系;文化旅游本身就是創意產業,文化旅游的創意是無限的,只有不斷地創新才會有無限的生命力。
蘭州文理學院旅游學院教授陳其斌:找準區域定位
陳其斌認為,在作決策出政策,做市場做產品的時候,必須要清楚蘭州旅游市場的痛點在哪里,即蘭州旅游市場最亟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這個痛點,引爆產品,是七里河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首要解決的問題。他用詳細的數據通過陜西咸陽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的例子,說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旅游產品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用最優質的產品來占領市場,是發展旅游產業的核心問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