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以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成就 凝聚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強大精神力量

時間:2015-07-24 09:27:5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以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成就 凝聚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強大精神力量

深入學習貫徹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命名表彰大會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群眾、引領風尚,主動融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扎實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在統一思想認識上達到了新提升,在弘揚核心價值上形成了新熱潮,在精神文明創建上展示了新作為,在典型示范引領上呈現了新氣象,涌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道德楷模,提振了全社會的信心,激發了全民砥礪奮進的斗志,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道德模范引領時代新風尚

  柴生芳等10人入選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名單,他們的感人事跡正在中央電視臺和報刊網絡上陸續播出。他們既是“甘肅好人”的代表,也是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的不同崗位不同職業,有兢兢業業的醫生、教師、警察,也有熱心公益的社區大媽、普通民眾、志愿者;他們不分年齡大小,有滿頭華發的花甲老人,也有朝氣蓬勃的有為青年;他們或關懷照顧親人傳孝道,或專職鉆研業務盡奉獻,或路見不平伸援手,或拾金不昧得贊美,或樂善好施助他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是由各級黨委和政府授予公民在道德領域最高層面的榮譽稱號,是在各行各業中涌現出的典型代表,其高尚的道德行為直接體現了社會的主流價值導向。著眼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正向帶動效應,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六部門精心組織開展了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全省共有4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36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榮譽稱號,81人榮獲甘肅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19人榮獲甘肅省道德模范提名獎榮譽稱號。省直各部門、各市州和縣(市、區)按照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統一部署,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一大批身邊好人、最美人物和各個行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被評選為各地道德模范,激發和帶動人民群眾形成了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增強了人們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了全社會的道德約束和實踐能力。堅持不懈組織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一大批好人競相涌現,1600多人被評選為“甘肅好人”,68名甘肅好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著眼于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領和激勵效應,全省上下堅持把道德模范宣傳與甘肅好人、最美人物、先進人物宣傳結合起來,組織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和門戶網站及微博微信微視等新媒體,采取集中宣傳、專題宣傳、微宣傳和開展道德模范基層巡講活動等方式途徑,宣傳道德模范與甘肅好人、最美人物、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展示他們的精神風貌,形成了“群星”與“明星”共耀的生動局面,在全社會形成了尊崇道德模范、學習道德模范、關愛道德模范、爭做道德模范的濃厚氛圍。

  著眼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知人曉”和“人信人守”工程,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愛”的價值取向,弘揚甘肅精神和優良傳統,在全社會樹立好人有好報的鮮明價值導向。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組織,采取節假日走訪慰問道德模范、重大活動禮邀道德模范參加、定期組織道德模范免費體檢、免費為道德模范贈閱書報雜志、對生活困難道德模范進行跟蹤幫扶等舉措,廣泛開展關心關愛道德模范活動,使每一位道德模范和好人切身感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溫暖,在全社會形成了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風尚。

   “四項活動”激發文明創建新活力

  近年來,全省精神文明建設按照中央文明辦和省文明委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主線,強力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志愿服務主題活動、文明旅游主題活動、“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活動,為全省精神文明創建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是強力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全省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學習貫徹落實省文明委全體會議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命名表彰大會精神,協調組織省內外各大媒體和網站,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報道全國文明城市金昌市的經驗和做法,引領示范帶動蘭州、嘉峪關、慶陽、白銀四個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敦煌、清水、靜寧三個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強化工作思路、充實工作內容,全力向全國文明城市沖刺。進一步深化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創建工作在落小落細落實上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一致認同。在窗口和行業單位,“三優一滿意”創建活動持續提升了各級各單位為民服務的意識和水平;在城市社區、村鎮集市、鄉鎮村社,文明餐桌行動、文明交通行動、文明禮儀普及、“五星級文明戶”創評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創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激發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是強力推進“凡人善舉·情暖隴原”系列主題志愿服務活動。深入貫徹落實《甘肅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意見》,吸納31個團體會員和31個個體會員,率先在全國組建成立了甘肅省志愿服務聯合會。聯合省委組織部、宣傳部印發了《關于廣泛開展共產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啟動了萬名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省直機關萬名黨員帶頭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架起了為民服務的連心橋。廣泛組織開展“凡人善舉·情暖隴原”志愿服務活動,全省1.3萬個志愿服務組織和240多萬志愿者用愛心譜寫了人間大愛。精心培育“萬名黨員志愿服務隊”“愛尚微公益”、學雷鋒愛心出租車隊、夕陽紅志愿服務隊、隴原扶弱助殘志愿服務隊等富有甘肅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品牌,一批品牌志愿服務活動持續興起,推進了全省志愿服務活動的深入發展。

  三是強力推進文明旅游主題活動。制定出臺《甘肅省關于加強文明旅游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了文明旅游工作領導體制和文明旅游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指導各職能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強化措施手段,緊扣重要節點,在省內旅游景區、旅行社、賓館、餐飲企業、商場門店,層層組織推進以倡導文明旅游、勸導不文明行為,倡導保護環境、勸導丑惡陋習為內容的“雙倡雙勸”活動,引導旅游服務行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把文明旅游滲透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人們文明旅游意識明顯增強。省文明辦會同省旅游局等部門,精心組織實施甘肅文明旅游主題活動暨“百日文明旅游宣傳”活動,通過“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傳、文明旅游“隨手拍”“提個醒兒”、文明旅游漫畫宣傳、文明旅游標準化示范宣傳、旅游安全宣傳以及文明自駕游宣傳等系列活動,使眾多風景旅游區、旅行社、游客、文明旅游志愿者和文明旅游社會監督員,積極參與到推進文明旅游法制化的生動實踐之中,遵章守紀、舉止有禮、文明旅游逐漸成為廣大旅游者和旅游從業人員共同崇尚的行為準則。

  四是強力推進“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活動。各地堅持把公益廣告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宣傳教育、展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成果的重要載體,持續加大在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手機等媒體上和街道商場門店電子顯示屏、廣告牌、樓宇電視、車體廣告等社會媒介上的刊播及城市商業區、廣場公園、建筑工地等公共場所的展示力度,公益廣告展播在全省城鄉形成了聲勢,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公益廣告宣傳態勢,促進了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發展。

   誠信“紅黑榜”邁出誠信建設新步伐

  著眼于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形成誠信建設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推進誠信建設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常態化,省文明辦把建立誠信“紅黑榜”,作為推進全省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有效載體和抓手,全力組織推動,取得了明顯成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一是建立健全誠信建設“紅黑榜”定期發布制度。堅持以食品藥品企業、社會服務行業、公共場所為重點,以穩步推進政務誠信、社會誠信、商務誠信、司法公信建設為目的,建立健全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誠信“紅黑榜”定期發布制度,形成了黨委政府有力推動、企業主動作為、社會共同參與、公民普遍響應的工作機制。我省率先在全國建立省一級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以來,四次“共筑誠信、德潤隴原”誠信“紅黑榜”新聞發布會共發布“黑榜”企業206家、“紅榜”企業423家。

  二是加大對“黑榜”企業公開曝光和聯合懲戒。對列入“黑榜”企業和個人公布懲戒措施、加大在媒體上公開曝光的同時,由有關部門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對列入“黑榜”名單的法人代表將限制高消費,包括禁止乘坐飛機、列車軟臥以上座位,禁止在星級以上酒店、餐館、娛樂場所消費;失信單位及法人的失信行為將作為不良記錄推送到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工商信用系統以及發改、財政、稅務、國土、房產、海關等部門,形成聯合實施信用懲戒的有效機制,包括限制其在金融機構貸款和辦理信用卡,限制其開辦新公司和投資入股,限制參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限制行政審批、政府扶持、市場準入、資質認證等;對“黑榜”納稅人日常經營活動重點監控,完善“獎勵誠信、約束失信”制度體系等,使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

  三是健全完善失信企業和個人懲戒聯動機制。健全完善多部門、跨地區、跨領域信息聯享、信用聯評、守信聯獎、失信聯懲的誠信記錄發布平臺,指導公安、工商、質檢、食品藥品、法院、金融等部門發揮職能作用,把經濟、行政、法律等層面規范失信懲戒的標準要求,逐步轉化成剛性的制度、法規,力求讓失信企業和個人在輿論、政治、經濟等方面付出相應的成本。蘭州、金昌等市州法院、銀行、住建局、人社局、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部門,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實施“住房公積金數據共享”“工程建設領域不良記錄管理”“勞動保障守信評價”等信用管理聯審聯動機制,有效凈化了市場信用環境。

  四是積極營造誠信建設制度化的良好輿論氛圍。組織中國甘肅網、甘肅文明網及其微博微信、人民微博、新華微博、騰訊微博、新浪微博、網易微博、央視微博,對“紅黑榜”發布進行現場直播。各大媒體和新媒體先后發表平面和圖片報道1960余篇,現場網絡圖文播報、視頻直播和發布系列微博、博客、原創評論750余期(條),網友閱讀跟帖轉發達2300多萬次,近900多萬微博、微信粉絲關注了新聞發布會,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五星級文明戶”道德信貸工程助推美麗新鄉村建設

  把農村“五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與農村小額貸款結合起來,率先組織實施“以文明作擔保、以誠信作抵押”為主題的農村“五星級文明戶”道德信貸工程,有效解決了農民在生產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對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支持農民增收致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省文明辦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1236”扶貧行動和“1+17”精準扶貧方案,會同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聯合制定印發了《甘肅省農村“五星級文明戶”道德信貸工程實施意見》,在廣大農村組織開展“五星級文明戶”道德信貸工程,對榮獲“科技致富星、誠信守法星、和諧友愛星、公益義務星、文明新風星”的“五星級文明戶”,執行不用任何形式抵押和擔保的六項便利優惠政策。一是貸款額度可根據“五星級文明戶”的需求,在農村信用社向其核定的信用貸款限額內確定;二是對符合條件的“五星級文明戶”貸款,農村信用社簡化手續,一般在3個工作日內辦理,信貸人員也可根據貸款戶的實際情況上門服務;三是貸款利率原則上按貸款發放時當地農村信用社同期限同檔次現行農戶貸款執行利率下浮10%;四是貸款期限根據借款人的生產經營周期、還款能力和收入情況,由借貸雙方共同協商確定,最長不得超過兩年;五是貸款付息實行按季結息;六是貸款還款方式由信用社與借款人協商確定,采取分期還本或到期一次還本方式。若提前還款的,按利隨本清方式結清貸款。

  “五星級文明戶”道德信貸工程組織實施以來,使一批勇于創業和有創業項目的“五星級文明戶”有了啟動資金,為農民創業增收提供了條件;又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到積德行善事業中來,引領了鄉風文明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全省被評為“五星級文明戶”的1.1萬戶農戶已成為“道德信貸”工程實施以來的第一批受益者,他們到各級農村信用社貸款,抵押的不是房產,也不是財物,而是“誠信”。“道德信貸”為全省廣大農村探索出了一條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的新路子,讓有“德”好人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用“誠信”貸得“真金白銀”。

   “五抓”新舉措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名片”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遵照中央和省委、省文明委總體決策部署,堅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金種子工程”作為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基礎工程,按照職責分工在工作指導、政策支持、機構設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保障條件持續改善,興辦了一大批惠及未成年人的好事和實事,受到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繼承中創新,在探索中發展,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抓靈魂鑄造。充分發揮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推進“金種子”工程,扎實推進“人知人曉”“人信人守”工程,廣泛開展德育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道德實踐、志愿服務、經典誦讀、征文演講、歌詠比賽等系列活動,把24字核心價值觀內容用通俗化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滲透到未成年人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到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德向善、文化沁潤、愛心奉獻和民族團結的“金種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發芽。

  二是抓主題實踐。堅持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在全省各學校全面推廣開展“認星爭優”“日行一善”“灑掃應對”三項經常性活動和清明祭英烈、“童心向黨”歌詠、“學習和爭做美德少年”“向國旗敬禮”四項集中活動,引導孩子們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在道德實踐活動中增長了知識、啟發了善心。

  三是抓文化熏陶。圍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標,指導教育部門將經典誦讀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明確誦讀篇目、教學活動安排,持續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和“我們的節日”活動,讓未成年人熟記名篇名段、吟誦中華經典、傳承傳統節日文化,持之以恒的文化沁潤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文化素養。

  四是抓環境凈化。以凈化網絡、網吧、熒屏聲頻、出版物市場和校園周邊環境為重點,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機制,推動社會文化環境持續得以優化。全面啟動學校安全保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將校園周邊200米范圍確定為學校安全保護區,協調組織綜治、教育、公安、環保、建設、交通、商務、文廣、衛生、工商、安監、食藥、城管等部門,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校園周邊環境。

  五是抓陣地建設。堅持“覆蓋廣、花錢少、抓得住”的基本思路,依托現有的場地、設施和師資力量,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積極爭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項目8220萬元,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318所。全省各地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3583.57萬元,自建鄉村學校少年宮446所;投入資金2082.95萬元,自建社區學校少年宮80所;近百萬未成年人從中受益。指導有關部門建設“留守流動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弱勢群體兒童得到更多關愛。全面推進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場所和社區活動中心、農家書屋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開辟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使未成年人在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中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