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文明新風潤鄉野 金昌市金川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掃描

時間:2015-07-24 10:24:1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點擊:

   本報記者劉興元 通訊員閆卉

  盛夏時節,徜徉在金昌市金川區農村,處處是花紅柳綠、瓜果飄香、麥浪翻滾的田園景色。與這美麗景致交相輝映的還有,一面面宣傳文明、倡導禮儀的“文化墻”掩映于村落之中;一個個先進典型的創建評比活動,帶動著村民崇德向善;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為辛勤勞作的莊稼漢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和煦清新的文明之風滋潤著鄉間沃野。

  金川區積極適應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新常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著力培育新農民、營造新環境、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走出了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之路。目前,全區已建成全國文明村鎮2個,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3個,市級文明村5個,評出八星級以上文明戶4753戶。

  美麗鄉村靚起來

  走進金川區雙灣鎮古城村集中居住區,只見一幢幢新農宅排列有序,青墻黛瓦,獨具風格。每戶的院落分為前院、中院和后院,分別為住宅區、儲物區和養殖區,共占地800多平方米。

  “以前的住房不僅窄小,而且人畜都混居在一個院子,廁所也是旱廁,臟亂不堪。現在好了,人畜分離,廁所也變成了水沖式的衛生間,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忙完農活還能洗個熱水澡。”村民郭永龍對新的生活環境贊不絕口。

  記者看到,居住區的街面和巷道全部硬化,兩側栽植了垂柳和國槐。每個院落的門前修建了近20平方米的花池,各種花卉姹紫嫣紅,香氣襲人。每家門前設有統一制作的地埋式垃圾箱,衛生干凈整潔。

  近年來,金川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突破口,狠抓村鎮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環境整治,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目前,已建成了中牌村、古城村仿古節能型、陳家溝村生態環保型、新糧地村庭院經濟型、西坡村商住一體型等一批特色村組,配套完善了水電路氣和文化廣場、小游園等基礎設施,實施了綠化美化工程。目前,全區2個鎮27個行政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高標準農宅建設、飲用自來水,村村通公路均達到100%。

  金川區還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建設,在各鎮設立環衛所,在各村設置垃圾集中收容設施并配備環衛保潔員,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拉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依托區位優勢和農村優美的自然環境,金川區相繼建成了融農家樂、觀光農業、休閑旅游、生態景觀和經濟林等功能區為一體的陳家溝村文昌園、新華村休憩園、古城村民俗文化園等市民休憩園5處,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增加農民收入,初步實現了農村“宜居、宜業、宜游”的建設目標。

  文明新風撲面來

  不僅村莊美、生活美,更要心靈美。金川區以創建“十星級文明戶”為載體,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的文明素養。

  “一家農戶只有得到致富星、法紀星、信用星、美德星、公益星、計生星、衛生星、科教星、文體星、生態星,經過群眾評選公認才能獲得‘十星級文明戶’榮譽!彪p灣鎮黨委書記錢有武介紹,“評星的過程,其實就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過程。”

  雙灣鎮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梁少卿告訴記者,農戶對評星很在意,積極性也高,誰家的門頭掛了“十星”就覺得榮耀、體面,星級低的則感到羞愧、沒面子。姑娘找對象,合伙搞投資,都要看對方門上的“星星”多不多。

  金川區建立了文明戶激勵機制,對創建為“十星級文明戶”的農戶,優先安排種植業、養殖業項目投資,優先給予貸款支持,優先評選各類先進,使農民在參與評星中既爭榮譽、又得實惠。

  在陳家溝村二組村民王國福家的大門上端,“十星”閃爍,引人注目!叭ツ昴瓿跷业姐y行申請貸款,擴大舍飼養羊規模,工作人員上門核實情況時,看到我家有十星牌匾,很快就發放了5萬元的貸款。到年底,家里養羊的純收入超過2萬元”王國福興奮地說。

  “以文明作擔保、以誠信作抵押”道德信貸工程,在全區農村產生了強烈的共振效應和示范作用。目前,全區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354戶,已有202戶享受到道德貸款2686萬元。

  各鎮村還結合實際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約》等村規民約和自治章程,各村社均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引導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健康生活興起來

  每到夏日傍晚,金川區雙灣鎮九個井村的文體廣場上就熱鬧起來。勞作了一天的村民們聚集到這里,有的打籃球、打羽毛球,有的踢毽子、甩呼啦圈,一些文藝愛好者還拿起樂器吹拉彈唱,自娛自樂。

  九個井村三組村民張俊賢告訴記者,現在農民生活富裕了,農村環境變美了,大伙兒特別向往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經常湊到一塊跳一跳、唱一唱、樂一樂,心情很舒暢,F在,村里人參加文體活動的越來越多了,喝酒猜拳、聚眾賭博的不見了,鄉風變得文明了。

  記者了解到,九個井村還連續6年在春節期間舉辦了“農民春晚”和農民迎春運動會,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已成為村民們的新追求。

  金川區著眼于滿足農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形成了覆蓋全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先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在所轄兩鎮建成宣傳文化站和文化廣場,在27個行政村建成了“一個活動陣地、一個文化大院、一個健身廣場、一個衛生所、一個農家書屋、一個農資超市”的“六個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扶持農村文化團隊,發展秧歌、曲藝、書畫等各類自樂班和健身隊120多支,參與人數達5000多人,實現了村村有隊伍、組組有隊員,使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先進文化得到發揚。區里每年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周、文藝演出進農村、書畫進萬家等活動100多場次。

  農村文化的活躍繁榮,悄然改變著農民群眾的生活方式,也使農民的精神境界得到很大提升。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