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晚報報道 (記者 王萬盈 文/圖) 會寧縣老君坡鄉80后男子李松霖自師范院校畢業后不走尋常路,他自制刀具,苦練十年,終于闖出了一條在金屬板上進行手工“繡雕”的藝術之路,為該縣紅色旅游文化產品又增添了一張“藝術名片”。
今年32歲的李松霖是會寧縣老君坡高石村人。2006年畢業于蘭州師范院校的他本應該像其他同學一樣去當一名教師,但“不安份”的他卻做過圖書編輯策劃、書畫裝裱和木雕等工作,最終選擇了“手工金屬繡雕”。
“我不是藝術特長生,所學的專業也不是美術,但我從小喜歡玩刀,也喜歡書法和繪畫。這金屬板畫上的圖案,都是我用刻刀一條一條、一點一點精雕細刻出來的。確實很費工夫。”李松霖指著他的繡雕作品介紹說。十年前,還在蘭州打工的李松霖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有人用釘子在一塊鋁合金板材上刻畫山水,這激發了他的想象力,于是開始嘗試這方面的創作。他將改錐打磨成雕鑿刀具,廢寢忘食,在不同的金屬板材上不停摸索。他還三進敦煌莫高窟,后來又在天津一家手工木雕廠打工,邊學藝邊練習,終于練就了自己的這門絕技。
“我把這種技藝自名為‘手工繡雕’,是因為這是一種純手工在金屬板材上刻繪圖案的工藝美術形式,刀紋有刺繡般的紋理效果。”李松霖說。十年來,李松霖自創八十多種雕刻刀法,運用平雕、旋刀、沖刀、反旋刀、正旋刀等刀法上的變換,以傳統圖案、壁畫、書法、篆刻、肖像、剪紙、風景、花鳥蟲魚等為素材,經過設計、打磨、做圖、著色、雕刻、拋光等幾十道工序,創作出了兩百多幅各種尺寸的繡雕作品,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了繡雕作品的強烈視覺感受和藝術沖擊力。
為了將自己的繡雕作品推向市場,李松霖不僅在老家會寧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而且還輾轉周邊各地舉辦展覽以及參加相關賽事活動。由于他的每件繡雕作品都匠心獨用,構思新穎,無法用電腦雕刻替代或仿制,因此一經展出,便吸引了眾多愛好者的贊嘆和青睞,部分作品還被有關部門收藏,甚至作為高檔禮品饋送給貴賓。
“一件中等畫幅的作品,僅雕刻環節就要一個禮拜左右。”盡管如此,但李松霖依然樂在其中,“因為一件作品得到客戶認可,就意味著你的這些辛苦沒有白費,這也給了你更大的動力去完成另一件新的作品。”如今,李松霖不僅忙于藝術創作,還要不時地關注他所在的數百個QQ群,因為他的一部分動力還在于群內許多網友對他作品的關注和支持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