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甘肅開展經濟責任和機構編制“雙審”工作綜述(下)

時間:2015-07-27 09:51:3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構建縣域治理的“推進器”

甘肅開展經濟責任和機構編制“雙審”工作綜述(下)

  本報記者盧吉平 沈麗莉

  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

  正是著眼于“縣域治理”這一國之命脈,甘肅深入開展的經濟責任和機構編制“雙審”,為隴原大地帶來了一股干事創業的清新之風,推動著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審計署有關專家在甘肅調研時曾說,審計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甘肅在縣區一把手中開展的“雙審”,抓住了縣域治理的根本,是推動地方黨委、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手段,必將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從問題導向入手,牽住縣域治理的“牛鼻子”

  縣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體,縣域發展的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全省經濟社會的穩定和大局。

  從甘肅省的情況來看,縣域GDP總量占全省GDP總量的比重雖然略低于全國水平,但近年來也獲得了長足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4年末,縣域GDP總量幾乎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一大批審批事項下放基層,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提速,承載大量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重任最終都落在了縣區,縣區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

  另一方面,由于我省縣域還存在著底子薄、基礎差、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加上一些地方權力運行監管不到位和制度建設滯后,使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制度體系建設落后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從更高的站位來審視這一問題,并下大決心從根本上探索縣域治理的治本之策。

  面對新的形勢,如何才能實現對縣域治理的有效突破?甘肅開展的“雙審”為我們破解這一重大課題探索出了路子。2013年開始的“雙審”立足從嚴治縣,以促進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前提,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推進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為根本,著力在強基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上下功夫。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縣域治理的關鍵是一把手,一把手問題解決好了,縣域發展就有了強大的“火車頭”,這是記者在調研時最深切的感受。甘肅開展的“雙審”聚焦縣區一把手權力運行,把對黨政一把手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和廉政建設情況作為審計的重點。通過審計工作的大檢查、大培訓、大整治,著力在揭示發現重大問題線索和查處大要案上下功夫,在整章建制、提升工作的質量效益上求突破,從而達到對縣域權力運行的全方位監督,實現對縣域治理的有效跟進。

  問題審出了,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2014年7月,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由省紀委牽頭,聯合組織、審計等部門對2013年實施“雙審”的23個縣區46名書記、縣區長逐個進行約談,對審計出的2000多個問題掛號銷賬。通過對一把手的“曝光亮相”和倒逼問責,來樹立標桿,加大縣域治理的規范化進程。

  被列入我省第二輪“雙審”的永靖縣委書記尹寶山深有感慨地說,“雙審”結果讓我們看到了問題的嚴重和危害,感到了責任的重大。縣委書記一定要做出樣子來,帶出好作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正氣、講規矩,凝聚縣域發展的強大動力。

  結合審計整改報告,永靖縣集中開展了嚴肅財經紀律,規范資金運行;嚴肅工作紀律,規范民生政策落實;嚴格招投標程序,規范項目工程建設;嚴格政府采購,規范國有資產管理等四大專項整治行動,有效推進了縣域治理的健康發展。

  省經濟責任審計辦公室主任蘇琦認為,在“雙審”工作中抓住縣區一把手,就牽住了“牛鼻子”。縣委書記以上率下、履職盡責,推而廣之、層層帶動,工作紀律和風氣就會大大改觀,縣域治理就有了可靠的基礎。

  立足長遠發展,夯實縣域治理的根基

  習近平同志在甘肅考察工作時指出:“各級黨委要把作風要求融入黨的各方面建設之中,貫穿于干部培養選拔和管理監督全過程”。作風建設是班子建設的重頭戲,對市縣尤為重要。通過“雙審”,暴露出的作風問題如主觀意志、不守規矩、貪大求洋、虛夸冒報等值得我們警醒。通過“雙審”堵塞漏洞、強化管理,走出制度治本的新路子勢在必行。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對一些地方亂象叢生的政治生態,甘肅的“雙審”始終把促進縣域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從源頭上預防、控制和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作為重點。通過揭示問題,及時發現管理漏洞,提出審計建議,把每一次審計都作為工作規范化建設的現場教育,做到審計一個,規范一個,審計一次,規范長期,使縣域工作規范化建設水平不斷得以提升。

  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擔當著重大責任的一份份情況翔實的“雙審”報告,如同一份份分量沉重的“體檢報告”,從宏觀和全局的角度,分析和反映審計發現的問題,從體制、機制和制度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通過查實情、揭真相、提建議、促整改,為黨政主要領導正確決策、強化內部管理提供基礎服務,從而持續推動縣域治理的改革和完善。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伴隨著“雙審”的深入開展,一項項堵漏洞、補短腿、防風險的規章制度破殼而出,為完善縣域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據統計,全省“雙審”的43個縣區已制定出臺各類制度辦法近960多項,縣均20多項。

  張掖市先后制定出臺了92項規章制度,從議事決策、廉政紀律、預算編制、公務支出等方面堵塞漏洞;武威市政府印發《加強財政資金撥付時效監管暫行辦法》,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渭源、平川等縣區積極采納審計建議,在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財政分配“蛋糕”的同時,完善財政、審計、監察“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對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進行跟蹤監督。

  隴西、張家川等縣制定了縣級預算管理綜合績效考評、財政性資金審批管理、政府投資項目預決算審核管理、盤活存量資金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辦法,有效規范了財政資金管理。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認真總結兩年多“雙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甘肅省市州、縣區黨政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和機構編制審計實施辦法》即將面世,縣域治理的路子將會越走越寬。

  著名區域經濟學專家、蘭州大學教授高新才認為,甘肅開展的“雙審”,立足縣域經濟的長遠發展,從頂層設計入手,抓住了權力運行的根本,出重拳、強基礎、建機制,從制度上規范權力運行,有效提升了縣域治理的整體水平。

  計利當計天下利。全面開展市州、縣區黨政一把手經濟責任和機構編制“雙審”工作,打造堅強的領導班子,筑牢執政的銅墻鐵壁。面對時代的呼喚,省委吹響了進軍的號角,一幅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壯麗畫卷正在隴原大地徐徐展開。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