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古稀,本該頤養天年,但是定西市安定區團結鎮聯莊村的五保戶孫仰謙卻執著地修路、護路、護學,這一堅守就近二十年,他做的每件事無不讓村民豎起大拇指。
已過7旬的孫仰謙老人至今仍單身一人,老人的家在聯莊五社的農路旁,是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離隴海鐵路不過6米。前些年,老人經營著一個不足千元的小賣鋪。說是經營,其實老漢癡迷修路把顧客都耽擱了,久而久之,村民想去買點東西也常常不見開門,慢慢地大家也都不指望在那兒買貨了。
村里現在暢通的這條農路,是團結鎮聯莊村四、五、六、七社300多戶1500多位農民生產生活的主要道路,也是隴海鐵路團結段施工的主要道路。十年前這條路只有兩米多寬,除了架子車外,農用三輪車都難以通行,到處坑坑洼洼,尤其是在下雨天,泥濘顛簸,道路難行。
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拿起鐵掀、鏟子和鋤頭,從自家門口開始,默默地挖土、填埋、平整,并逐步向兩頭延伸,狹窄處拓寬,高凸處鏟低,坑洼處墊平。日積月累,十多年下來,一條10多里長的平坦整潔的路修好了,現在村民拉菜、運煤、銷售洋芋都非常方便,大汽車都暢通無阻。
在村里,老人可是出了名的熱心腸,他義務幫助鐵路護路人員養護鐵路周邊的基礎設施和安全工作十多年,尤其是看到在鐵路邊玩耍或是爬上鐵路護欄的小孩,老人都會及時喝止,規勸回家。村里誰家有困難、有難處,老人就到誰家撈家常、解難處,他就是這么個熱心老人。
“從我記事起,就經常看到孫爺爺在鐵路邊護路,有一次我剛爬上護欄,孫爺爺就追了過來”,“下雨的時候,河里過不去,孫爺爺就給我們幾塊錢,讓我們吃飯去……”放學回家的團結鎮聯莊小學學生李輝、孫步婷搶著說道。
“村里有一條貫穿南北的河,常常有人把一些生活垃圾倒進去,老人看不習慣,專門找地方挖了一個大坑,用來給周邊群眾堆放垃圾,他自己抽空便去清理河道里的垃圾。”村民李振軍說。
孫仰謙老人說自己白天修路,晚上睡不著覺也惦記著修路,總想著這兒修好了,那兒還有一段沒修好。越想心里越不踏實,就越想早早地起床修路。遇著天陰下雨,他的心里可就著急了。大雨一停,他就扛著鐵鍬出門了,他在修路的過程中享受著幸福。老人常常這樣說:“我沒兒沒女,堅持修路不圖啥,我只想著在我有生之年多修路,等我走了以后鄉親們能走上平坦路,也算我給這個世上留點啥!”通訊員付曉簡 黃亞武 蘭州晚報記者牛小亞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