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騁,平涼市靜寧縣人,一位從靜寧山村走出去的企業老總。他18歲當兵,復轉后到國企上班,26歲下崗,從開飯館、擺地攤、賣衣服到后來創辦公司,他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事的勵志故事正在激勵著每位創業青年。
甘肅中邦偉業實業集團董事長張騁
為理想尋找自己的人生軌跡
1990年,18歲的張騁像許多年輕人一樣,懷著好奇和夢想,應征到蘭州軍區某部服役。新兵訓練期間因表現突出,調入團機關工作,并在當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部隊嘉獎。都說軍營是所“大學校”,部隊是座“大熔爐”,正是這4年的軍旅生涯,練就了他果敢、堅毅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做人之基,成業之本。
退役后,通過戰友推薦,張騁來到蘭州一家公司給領導當起了秘書。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雖然鞍前馬后,忙忙碌碌,卻也安逸體面。可是時間一久,這種安逸的工作讓他內心十分空虛苦悶,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對成功的渴望讓他在無數個黑夜里輾轉難眠……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深圳特區,各行各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不甘心平庸的張騁毅然辭掉工作來到深圳。經過連日的奔波,他在一家合資企業找到工作。雖是一個文員,但讓他在深圳有了落腳的地方。為了使自己得到一個增長知識、積累經驗的機會,他努力探究著這個還很陌生的環境,感受著來自身邊的新鮮事物和四面八方的創業激情,認真地工作著,努力尋找這個城市中屬于自己的位置。半年后,張騁接到父親從老家打來的電話,原來他退役后民政部門按政策給予了就業安置,分配到靜寧一家國營人造板廠。在當時,國營企業不僅意味著端上了“鐵飯碗”,更意味著社會地位的提高。父親在電話中一再叮囑他回來,拗不過家人的再三催促和期盼,張騁懷著些許遺憾和失落,踏上了回程的路……
回到靜寧老家后,張騁在縣人造板廠上了班。他一邊努力工作,一邊認真學習,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單位的發展上,先后做過車間會計和車間主任,也曾試著對工廠進行過改革和試驗,但都無果而終。1998年年初,工廠因設備落后、效益差而倒閉,他成了下崗工人,這一年他26歲。人們眼中的“鐵飯碗”就這樣被打破。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張騁的生活突然變得拮據起來,伴隨著女兒的出生,整個家庭的開支更大了,看著孩子清澈的雙眼,他心疼極了。幾天后,在一家建筑工地上,一個身影緊張地搬磚運砂忙碌著。是啊,要吃飯要生活,他只能低下頭,放下理想,承擔起一個男人的責任。但是每到夜晚降臨,躺在工棚里的張騁便不停地思索著今后的路該怎樣走,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當初對人生的理想和抱負。是的,做任何事,如果你找不到一個堅持的理由,你就必須找到一個重新開始的理由。
幾年間經歷了秘書,文員,工廠職工,工地小工后,在無數次內心的掙扎和思考后,張騁從滿是塵煙的工地上站了起來。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決定離開這里。他相信,總會有適合自己發展的另一片天空。關于前途,他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用自己的雙手,做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