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一頓毒打,如今不要老奴,還則罷了。你看我滿身疼痛,難以行走,出得府去不是凍死,便是餓死了……”這是眉戶戲《三進士》中的一段對白。7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和政縣達浪鄉李家坪村,進入村里的眉戶戲團農村文化大院,只見七八位老人在二胡、板胡、三弦、笛子、嗩吶等樂器的伴奏下,正在排練眉戶戲《三進士》。
臺上的演唱者唱得鏗鏘有力,臺下的伴奏者彈得如癡如醉……這些老人在自己的“小領地”里自得其樂,一派其樂融融、健康和諧的景象。而這,僅僅是和政縣農村群眾樂享多彩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和政縣按照省、州的統一安排部署,全面開展鄉村舞臺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建成試點村鄉村舞臺37個,組建民間自辦文化社團53個。李家坪村是示范村之一。
2014年,和政縣多方爭取項目資金40多萬元,建成占地0.35畝的全縣唯一的眉戶戲團農村文化大院。戲團現有成員20多人,他們利用節會或農閑時節,進行傳統戲曲表演,傳承民間藝術。村民告訴記者,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村里人就開始傳唱眉戶戲,但由于沒有固定場所,經常在村里走東家串西家的進行練習,正是由于這些年的堅持,該村的眉戶戲才得以傳承和發展。而其他村子的眉戶戲因此而失傳。“文化大院沒建成以前,很多人無事可干,就以打麻將推日子。現在,我們經常到這來唱戲,既能鍛煉身體,又豐富了業余生活,最重要的是老祖宗的東西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春節期間經常在村里演出,有時到辦喜事的家里助興,村里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了!”年已花甲的李文華團長感慨地說道。
李家坪村有14個社,6支廣場舞表演隊,每天晚飯過后,婦女們聚在一起,跟著歡快的節奏,擺動著腰肢。“沒跳廣場舞之前,就是在家看電視或串門閑聊。現在每天晚上出來鍛煉,腿疼的毛病也沒有了,笑容也多了,連家里的矛盾都少了。鄉政府給我們提供了統一的服裝和音響,今年開春還參加了文藝節目表演,生活過得越精彩了。”廣場舞愛好者虎芬英女士笑著說道。
李家坪村村支書李文奎告訴記者,在李家坪村建成了一家農家書屋,里面有3000余冊圖書,引導農民讀書用書;建成的老年人活動中心,配備了價值3萬余元的文化休閑器材;修建了文化活動廣場,配備了體育健身器材;每年在臨夏州科技局、和政縣職校等單位的支持下進行牛肉拉面、瓦工、電焊工等技能培訓,讓農民成為“能人”。
今年春節期間,李家坪村舉辦了第一屆農民運動會,全村500多村民報名參加了拔河、籃球、象棋、乒乓球等項目的比賽,6支健身舞蹈隊進行了文藝節目表演。臺上演出的是農民,臺下觀看的也是農民。“自鄉村舞臺建成以來,我發現身邊的能人還真不少!在自家門口看自家人演戲,比看演員們的戲還過癮!”雖然我們住在農村,但村里的休閑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忙完農活大家一起散步休閑、跳舞健身,享受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感覺很愜意、很幸福!“村民趙志義激動地說道。
農村文化大院拔地而起、廣場舞人群不斷涌現、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不斷高漲,使李家坪村煥發出強勁的文化活力。“這幾年村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一棟棟洋樓平地起,一輛輛轎車開進村。但追求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人們新的期盼,鄉村舞臺建設不僅加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引導,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充分展現了農村道德之美、風尚之美、村莊之美、傳承之美,促進了農村文化繁榮、社會和諧。”達浪鄉黨委負責人如是說道。
記者 陳禮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