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北京偵破最大的“醫托”詐騙案。同時,“醫托”在全國也受到了嚴厲打擊。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在我省嚴打“醫托”的高壓態勢下,“醫托”仍然出沒在蘭州各大醫院大門、掛號處及火車站、汽車站周圍。其不僅沒有消滅,而且手段不斷升級,利用網絡和社交平臺編造成功醫治故事,吸引網友關注,對患者實施行騙。
農村患者成為首要“獵物”
7月23日,記者陪親戚在蘭州大學第二人民醫院門診樓掛號時,一位也在排隊掛號的女士熱情地和前來就診的病人主動搭話,她說她也是來看病的,問她得了什么病?當得知是腎結石時,其中一個男子說他也得過腎結石,在各大醫院治了多次沒什么效果,最后經朋友介紹,到蘭州市廣場東口一家私人診所吃了一段時間的藥就好了。
就在記者上前咨詢時,兩位“醫托”看見有陪同,含糊其辭地回答了幾句就急速離開就診樓。常在便民門診就診的王老太告訴記者,她經常在醫院門口碰見“醫托”拉客!搬t托”大多數都是緊盯從農村前來就診的病人,通過編造親身體驗的“患者故事”,騙患者到一些私立醫院或黑門診去接受治療,不僅騙取看病人的血汗錢,更耽誤患者的病情……
來自靜寧縣的李先生就遭遇到了“醫托”的哄騙。今年春節剛過,他帶妻子到省人民醫院就診,在蘭州汽車東站一出站就遇到兩名老鄉,說自己在一家醫院做護士,可以幫助找到名醫。隨后李先生被帶到位于城關區平涼路的蘭州岐黃疑難病中醫藥研究所,經過一名年輕醫生的診斷,一次開了30服中藥,花費近三千元;厝シ煤螅∏榻z毫沒有減輕。這時,他的妻子才明白了真相:那名“好心老鄉”其實是“醫托”。
采訪中,蘭州市某醫院保安王軍情透露,每天在醫院附近或者里面活動的“醫托”有五六個,多的時候甚至有十幾個。他們找機會與前來就診的病人搭話,極力鼓動他們去一些不正規的醫院治療。大多數“醫托”手里都拿著醫院的門診病歷,提著一個裝著X光片、CT片的塑料袋,及診所開的發票等,看上去就像一位患者或家屬。他們在門診部和住院部之間來回走動,物色“獵物”,先是一個人上前套近乎,熱情有加,詢問對方的病情,不久就會來一個同伙,稱自己也得過這種病,在市醫院治了很久,花了很多錢都沒有治好,后來經過別人介紹找到了某某名醫,幾服藥就治好了,如需要可以幫忙帶去看病等。
王軍情分析說,“醫托”往往把目光瞄準在農村患者身上,在醫院附近活動,很多“醫托”假借患者、醫院工作人員的名義,在病人候診或等人時進行游說,誘騙患者上當,而一旦受到院方干涉,就會進行抵賴。
“網絡醫托”發展快而廣
“生病了,怎么辦?”多數60、70后選擇去醫院,不少80、90后則會打開網絡搜索,或者咨詢網絡“在線醫生”,在網上他們很快就能得到“診斷”,甚至拿到藥方;颊咭蜉p信醫療網站信息,被“醫托”騙到黑醫院、黑診所,造成傷害的事例經常見諸報端。
蘭州市民張女士氣憤地說,一個月前她皮膚有些過敏,先上網在百度里根據病情搜索了一下,一位專家正好在線,她說明病情后,這位在線專家簡單了解了一下,讓她前來蘭州市張掖路眾友藥店就診。她前去就診后又被推薦到七里河區一家中醫館,診斷為濕疹。在這家中醫館,每次取藥都是十服,每服都在百元左右;ㄈソг詻]有效果后,她前往蘭州陸軍總院檢查,大夫說是皮膚過敏,吃了一些過敏藥后很快就好了。
臨夏縣先鋒鄉村民司先生患有風濕性骨結病。他有次上網發帖求醫問藥,在一個帖子里看到,有人回復稱自己也有這個病,并描述了一些相關癥狀,表示“我是吃了某品牌藥物治好的,建議你也可以試一試”。
司先生咨詢后,該網站的“在線專家”稱,這個藥是一個名醫的特制藥物,療效很好,但目前該藥物沒有正規批文,不能在市面上正常銷售。司先生購來剛吃后確實有點效果,但堅持了兩個月后,并沒有得到網站上所說的療效。司先生帶著藥到鄉鎮衛生院咨詢后,才發現該藥是假藥,里面只加了一些止痛藥的成份。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醫托”又出現了新的形式。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科一位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方便快捷、保護隱私是“網絡就醫”的一大優勢,但是因為醫生不能當面診療,“網絡醫生”也是良莠不齊,致使就診結果準確性降低,再加上缺乏有效監管,也致使一些“黑醫院”“黑診所”的無資質醫生渾水摸魚,借機忽悠患者。
記者上網搜索發現,大多數“醫托”自稱是醫院的網絡咨詢人員,注冊很多昵稱或者網名,在論壇發帖子,講述自己在某某醫院做手術效果很滿意等,主要集中在整形美容領域、疑難病領域(如婦科病、風濕病、糖尿病、關節病等)。
“醫托”頻現根在“看病難”
打擊“醫托”,不是自今天始,但為何屢禁不絕呢?
根治“醫托”,不能僅僅靠打擊,最根本的還是要從醫療改革入手,讓醫療資源達到合理配置。省委黨校教授宋圭武認為,打擊“醫托”從眼前看,要建立公安、衛生、工商、司法的聯動機制,從長遠來看,還需要國家衛生部門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衛生監管不到位,百姓迷信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就不能根治,“醫托”們就仍然有市場。
通渭縣醫院一位姓張的主治醫師也認為,“醫托”橫行首先在于醫療資源不平衡,優質醫療資源大多積聚在大城市、大醫院。有些老百姓連感冒發燒都要到省會城市就醫問藥,致使城市各大醫院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幾乎家家大醫院門診、住院部都是人滿為患,看病要排長隊,手續繁瑣,費用不低,加劇了患者病急亂投醫,也為“醫托”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民營醫院難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被迫選擇了“醫托”的形式維持和經營。
“醫托”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因為現行的法律法規沒辦法對“醫托”進行有力的處罰。省委黨校法學教研室主任張佺仁談到,許多人利欲熏心,反復充當“醫托”,就是相關法律法規懲治“醫托”缺乏力度,對其構不成威懾力。他建議,完善法律,加大對雇傭“醫托”群體的醫療機構的處罰力度,以便從根本上清理“醫托”。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是極不正常的!碧m州市衛生局相關處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醫托”問題,除抓緊制定完善的、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加大對“醫托”的懲戒力度外,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要加大對農村醫療的投入,盡快解決農村醫療資源稀缺的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鏟除“醫托”賴以生存的土壤。
記者 胡作政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