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國家能源局(原國家電監會)積極響應國務院號召,定點幫扶我省通渭縣、清水縣,開展了以電力扶貧、項目扶貧、信息扶貧和智力扶貧為主要內容的定點扶貧工作。
總投資42億元的通渭縣華家嶺風電項目一、二期已并網運行;協調交通運輸部投資5.94億元的通渭馬營至隴西云田公路將于今年10月竣工;在通渭縣安裝1000套衛星電視接收裝置,擴大當地廣播電視信號覆蓋面;協調蘭州石化公司投資346.4萬元,在清水縣百家中心小學新建教學樓……
5年來,雖然歷經機構改革和人事調整,但國家能源局對定點扶貧工作卻從未放緩過,一個個幫扶項目,如久旱甘霖,滋潤著通渭、清水兩地的千家萬戶。
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制定幫扶方案
定點扶貧工作開始以來,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幫扶工作,成立各職能部門與甘肅能源監管辦為成員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組織領導。并于2012年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問題的批復》,從新能源發展、電網外送通道建設、電力聯動機制建設等9個方面,給予甘肅省許多政策支持。
隨著定點扶貧工作的深入,國家能源局又相繼印發了關于做好通渭、清水兩縣定點扶貧工作的意見,從能源項目建設、特色產業發展、信息幫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意見。
為了加強與幫扶縣的聯絡協調,國家能源局連續向通渭縣派駐4任掛職縣長助理,向清水縣派駐1任掛職縣長助理,扎根基層,密切聯系各級組織,充分地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
發揮自身優勢 開展電力扶貧和項目扶貧
“以前我們為用電吃盡了苦頭,脫粒機一開就跳閘,我們只好錯開時間脫粒小麥,一直到半夜!彪]陽鄉慶陽村村民張建德說。
通渭是一個農業縣,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電力保障是關鍵。然而,薄弱的農村電網建設和短缺的動力電供應,使這里的產業開發一度陷入了尷尬境地。
針對這一狀況,國家能源局協調有關部門,將通渭縣確定為甘肅省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示范縣。從2010年至2015年,通渭縣農網升級改造累計投資2.11億元。2014至2015年,清水縣也落實了農網升級改造資金0.6億元。通過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優化了電網結構,提高了供電能力,為兩縣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開發利用新型能源,實現經濟社會的轉型跨越,是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通渭華家嶺風力資源豐富的實際,在國家能源局的協調下,華能甘肅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與通渭縣簽訂了華家嶺風電場建設項目。預計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為當地帶來7500萬元的稅收收入,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為了持續做大做強這項龍頭產業,去年8月,《甘肅通渭風電基地規劃》通過國家能源局評審,包括華家嶺風電項目在內的8個風電場在通渭縣規劃建設,項目于2020年全部建成投產后,將為當地年增加稅收收入1.75億元。
今年,國家能源局又將甘肅省列為光伏扶貧試點省份,將通渭、清水列為光伏扶貧試點縣,為每縣200戶貧困戶安裝分布式光伏,預計運行25年,每戶每年可實現3000元左右的收益,做到受益對象精準到戶,長期穩定受益。
為進一步完善當地發展條件,國家能源局積極推進項目扶貧。在實施公路干線改造項目,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條件以外,國家能源局還分別協調到總投資6242萬元的通渭縣2012-2014年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的通渭縣中醫院住院樓項目、投資4030萬元的清水縣2014年易地扶貧搬遷建設項目……
發揮自身優勢,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國家能源局幫助兩個幫扶縣作出了一項又一項發展決策,協調引進了一個又一個幫扶項目,全面掀起了幫扶工作的熱潮。
深化雙聯行動夯實發展基礎
2012年,省委雙聯行動猶如春風吹遍隴原大地。通渭縣鄭陽村、吊咀村被確定為國家能源局甘肅能源監管辦的聯系村。立地條件差、產業發展滯后,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是兩個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最大“攔路虎”。
“強基礎、興產業、扶民智、解民憂”。甘肅能源監管辦將“雙聯”行動與定點扶貧工作結合起來,為貧困村描繪出了發展藍圖。
解決行路難、用電難,是甘肅監管辦為鄭陽村幫辦的第一件實事。在2012年,甘肅監管辦協調爭取到37.5萬元,拓寬改造了11公里道路,建設漫水橋2座、防洪渠3000米。2013年,協調縣電力公司為鄭陽村實施了總投資80.4萬元二級農網改造項目,將9個村民小組的電路重新架接,徹底解決了群眾用電難問題。
“自從有了動力電,我的鍘草機就派上用場了,既省時又省力,F在,我們再也不為用電發愁了!编嶊柎宕迕褛w萬平激動地說。
發展富民產業、加強技能培訓、想方設法解民憂。雙聯行動開展3年來,在國家能源局甘肅監管辦的傾情幫助下,一個個幫扶項目,如雨后春筍,生根在貧困山村;一件件惠民實事,如久旱甘霖,滋潤著貧困村的家家戶戶。
如今,鄭陽村建成了通社砂礫路18公里,實現社社通道路;照明電和動力電入戶率均達到100%;全村磚混磚木結構住房覆蓋率達到60%……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