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崆峒武術、泡溫泉、吃養生餐……在生活節奏日益加速,亞健康普遍困擾人們的當今,甘肅平涼推出的中醫養生游逐漸獲得游客青睞,正成為平涼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平涼地處甘肅東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平涼坐擁道教名山崆峒山,是中國道文化、中醫文化和崆峒武術的重要發源地。
2011年,平涼市依托境內豐富的養生資源提出了打造“養生名片”。2012年,在平涼召開的第六屆世界養生大會上,平涼把“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養生第一地”作為品牌正式推出。
“中國有著悠久的養生文化,《黃帝內經》講善養生者,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平涼市副市長李生發說,養生健康游是集旅游和健康服務為一體的旅游方式,它告別了傳統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觀光。
“很多到平涼旅游的人都會到我們養生館來療養,甚至有長期定制中醫理療服務的外地游客,中醫理療已成我們院最具特色的服務項目。”平涼皇甫謐養生院院長陳從笑說,皇甫謐養生院僅是平涼眾多養生館中的一個,養生院以皇甫謐經絡養生文化為背景,五行理論為指導,倡導人與自然統一的養生理念。
中醫講“藥食同源”,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美食養生,是充分運用“食療”原理,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配供相應的食物種類,通過科學合理的營養搭配,調節陰陽虛實,平衡各項功能,使身體各項功能和指標處在最佳狀態。
2011年3月,平涼市餐飲協會正式成立,順應建設“天下養生第一地”的時代潮流,各會員單位積極開發養生美食,全面推廣“食療”技術,著力打造“藥膳之都”。
“平涼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典型的季風型大陸氣候使平涼盛產優質的農作物,悠久的多民族雜居歷史文化與重要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平涼大地深厚的人文地脈與豐碩的飲食文化。”李生發說。
據李生發介紹,平涼有打造養生圣地的自然和人文雙重優勢。平涼地處北緯34度到北緯36度之間,大部分區域海拔在1500米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每年最高氣溫超過30℃的天數和低于零下10℃天數均不超過半個月。平涼還有著悠久的養生文化,養生鼻祖廣成子在崆峒山創立了養生思想,針灸鼻祖皇甫謐誕生在平涼靈臺縣,中華武林五大門派之一的崆峒武術也發源于此,這使平涼具有得天獨厚的養生條件和養生文化。
2014年,平涼市編制了《中華崆峒養生地總體規劃》,提出打造六張養生名片、培育十大養生產業、推進十大配套工程的建設任務,實施養生類招商引資項目20項,投資56.95億元。2014年,平涼市政府把中華崆峒養生地建設列入“十大工程”,確定重點項目14個,概算總投資38億元。
目前,平涼已經被國家旅游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全國中醫保健養生旅游創新區。平涼也推出多條養生線路,推動養生與旅游產品、地方美食、武術運動、中醫保健、溫泉旅游、休閑度假融合發展。
為配合平涼打造的養生地總體規劃,平涼還實施了藍天碧水、生態增綠等配套工程,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全市完成生態造林18.13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2.3%。2014年,平涼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了324天,占監測天數的88.8%。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