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晚報報道(記者 劉學智 通訊員 何彩玲 文/圖)敦煌古陽關下的二墩村村民馬玉歲,現年60歲,他是家庭里的頂梁柱和主心骨。因他要照顧93歲的老母親、癱瘓在床的妻子和患有精神病的大女兒,還要照顧城里的小女兒讀高三,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多年,但他把贍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沒有豪言壯語,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一腔的真愛,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新家庭,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時代贊歌。
十年如一日贍養93歲的老母親
在敦煌市陽關鎮二墩村有這樣一個老人,他用自己的人生詮釋了三重角色,年近60歲的他對于93歲老母親來說,10年來他就是母親手中那根拐杖;對于癱瘓在床的妻子來說,兩年來他就是每天她端在手里的飯,不能或缺;對于三個女兒來說,他就是孩子們緊緊依靠的那座山,給了孩子精神支柱。馬玉歲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篤信“百善孝為先”,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數年如一日照顧著他癱瘓在床的妻子,數年如一日照顧著他精神失常的大女兒,更是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著老母親。8月1日,記者采訪到了馬玉歲老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馬玉歲的老母親在10年前由于年老多病,已喪失勞動能力,加上體弱多病,行動多有不便。而妻子多年有病,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同樣無法勞動,身體好的時候能夠自己走一走,但無法照顧自己。這樣一日三餐都落在了馬玉歲的頭上。兩年前,多病的妻子多發腦梗,經多方治療,住院半年,最終撿回了一條命,但從此后腦梗造成的后遺癥使她半身不遂,無法行走,只能長年臥床。最揪心的是大女兒,由于多年前感情問題得了精神病,后經家中多方治療,好了一些,但發病的時候場面更是無法掌控。記者去的時候正是中午,馬玉歲正忙著給她的老母親和妻子做飯,之后還要把她們輪流抱出去通風曬太陽。馬玉歲很樂觀,說起家中的這些難心事,他總能樂呵呵地面對!敖o誰都一樣,攤上這樣的事情,就得堅持下去,哪一個都是自己的親人!”馬玉歲對記者說。
平常日子見真情
說起馬玉歲,街坊鄰居都說他是個極其孝順、溫和、善良、勤勞的人,更多說的是這一生太不容易了,日子苦的有時候他們都看不下去了。他家里所發生的事情每一件對一個家庭來說都如晴天霹靂,更何況他承受的是接二連三的家庭大變故,但是人們看到的是他樂觀、堅強的一面。忙完地里農活后趕緊回家給躺在床上的母親、妻子、女兒做飯,不管平時農活怎么忙,他都會抽出時間,扶母親在院落里曬太陽透風聊天,母親老了,就如現在7月的天氣,也得時常曬點太陽;用輪椅拉著妻子去外面透透風,給母親和妻子梳梳頭。因妻子身體癱瘓,行動不便,端屎端尿,數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著他的妻子。這個家里只有他一個勞動力,雖貧寒,但是任何困難都沒有打倒馬玉歲,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責任和義務,任勞任怨,圍著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竭盡所能,為老人送去溫馨和舒適,讓老人安享晚年,孩子想要做什么事情,他也會盡量滿足孩子的心愿,盡到了一個父親的責任,他就是用平凡的事跡來詮釋他的偉大。
馬玉歲把贍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沒有豪言壯語,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一腔的真愛,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時代贊歌。為此,他獲得了不少榮譽,曾多次被評為當地的“孝親敬老優秀個人”。“家和萬事興”,勤勞、務實、孝順構成了馬玉歲一家和諧的音符。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