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點贊中國人·甘肅】因為有他1542位學子圓了大學夢

時間:2015-08-07 11:33:2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羅藏東知(左二)到牧民家里走訪了解

  在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的路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慵懶的羊群,牧民的剪影,消失在夕陽的霞光中。對于羅藏東知而言,眼前的美太過熟悉。34歲的羅藏東知出生在瑪曲縣歐拉秀瑪鄉,畢業于甘肅省民族師范學院,因為父親是鄉上的語文老師,所以他總和學校有說不盡的緣分。10年前,大學畢業進入小學做老師,10年后,他成為瑪曲縣教熱教育扶貧基金會的秘書長,為全縣困難大學生募集資金,截至目前,該基金會共資助的學生1524名,籌集愛心公益金393.1萬元。

  羅藏東知的助學路

  8月6日,在瑪曲縣教育扶貧基金會,羅藏東知和同事忙著整理2015年參加高考的學生資料,對于檔案不全的資料進行再次確認,“今年瑪曲縣一共有450位高考學生,目前申請助學有380多位大學生,我們打算本月15日開始上門走訪。”

  羅藏東知出生于1981年,大學畢業后,他被分在一所小學當老師,本可以安穩的生活,但是他卻辭掉了工作。“當了幾個月的老師后,就不想干了,總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覺得世界挺大,特別想出去,再加上父親就是老師,所以我對老師沒有那么向往。”羅藏東知憨憨一笑,辭職之后,他被推薦到剛剛成立的教熱教育扶貧基金會。

  “開始我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對于公益助學完全沒有概念,只是負責繁雜的文案工作……”后來發現,寫在申請表上的文字,根本無法說明現實的狀況,因為他也是在草原上長大的孩子。

  遼闊的草原確實很美,作為游客,可能覺得這里舒服寧靜,可是對于生活在這里世世代代的游牧,眼前的美,對于要上學的孩子們,確實一種牽絆。在基金會的10年里,每次踏訪草原深處,走進游牧家庭,坐下來認真的去聊時,就能發現草原上的教育問題。

  教育的差距性

  據瑪曲縣官方數據顯示,瑪曲縣總人口5萬人,而貧困人口高達39%,由于受歷史、自然條件、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制約,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縣域內教育發展不均衡,失學輟學現象突出。

  “其實在游牧家庭中,并不缺吃,在這里,一個中等家庭的年收入基本在3萬元左右,可是你讓他們每年花費2萬元讓孩子去念書,家里其他人怎么辦,家里所要承受的負擔很重。”羅藏東知說,四年前,有一家3兄妹來找他,他們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常年在外打工,面對3個都考上大學的孩子,這位父親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當我走出他們家時,我發誓我要堅持下來,因為只有解決他們的上學問題,這位父親身上的擔子才能放下,他們的未來才會好。”

  據介紹,隨著國家對西部地區“兩基”的大力扶持,牧民收入的增加,對于教育,大家的觀念也開始轉變。2015年,基金會已經收到350多名孩子的申請表,隨著情況的改變,讓羅藏東知和他的團隊看到了希望。

  記者手記

  10年來,羅藏東知找到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在這片富有靈性的草原上,有很多新的希望,羅藏東知和他的團隊試圖搭建新平臺,努力改變這里的教育環境,讓草原上的孩子擁有同等教育的權利,為了草原的未來,也為了這片土地的未來,他們正在努力中……蘭州晚報記者徐倩影實習生李國桂文/圖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