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蘭州市社會各界救助皋蘭燒傷小姐弟紀實

時間:2015-08-07 13:51:1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喬理點擊:

    幸福是什么?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個答案,而有一個答案融匯著人們共同的希冀:幸福,是心中的溫暖。而一個城市的溫暖又體現在哪兒?大自然的溫度,體現于四季的更迭、天氣的變化,冷暖只能觸及人的體表;而城市的溫度則來自于民生關切、百姓情懷,尤其是對于弱勢群體而言,城市給予他們的待遇和冷暖,體會會更加深刻。

  這一點,對于來自蘭州市皋蘭縣的燒傷小姐弟敏敏和洋洋(化名)及其家人來說,感觸尤深。

  2015年7月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上午7時許,家住皋蘭縣九合鎮蘭溝村四社一戶的敏敏和弟弟洋洋還在熟睡中,同住的爺爺奶奶一早便去地里干活了。豈料短路的電線燒著了屋里的塑料頂棚,而掉落的火星又引燃了姐弟倆的床鋪。

  “我的兩個孩子是被燒醒的。”孩子的奶奶泣不成聲。家中當時除了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外,沒有其他人,敏敏被燒醒后,連拉帶拖地救出了3歲的弟弟。盡管如此,兩個孩子還是被嚴重燒傷。之后,兩人被送到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進行救治。經診斷,兩個孩子均為三級燒傷,其中敏敏的面部及四肢30%—40%嚴重燒傷,洋洋全身60%—70%嚴重燒傷。經過一周的治療,敏敏的恢復情況比較順利,而洋洋由于燒傷面積較大,情況仍不容樂觀。

  怎么辦?孩子的病情讓人揪心,而現實的困難更是給這個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敏敏的媽媽和爸爸一直在蘭州打工,早些年打工賺來的錢基本用于給敏敏患有心臟病的舅舅治病。因此,家中沒有積蓄。而從孩子入院到后期的康復治療,整個過程預計需要花費70萬元。70萬元,對于這個農村家庭來說,猶如天文數字。“周圍的親戚朋友,我們能借的都借了,現在實在沒有辦法了。”說起治療所需要的費用,孩子的爸爸愁眉不展。

  正在一家人為巨額醫療費一籌莫展之際,一場愛心接力在這個城市悄悄展開。

  7月15日至16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蘭州志愿者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先后來到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看望了不幸燒傷的敏敏和洋洋,并把市文明辦干部職工的愛心捐款送到了孩子母親王建花手中。同時,市文明辦聯系蘭州市婦聯、蘭州日報社、蘭州市廣電總臺、蘭州志愿者聯合會、蘭州市慈善總會,共同發出倡議,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援手,為兩名重度燒傷兒童奉獻愛心。

  “我們倡議:廣大市民朋友、愛心企業及人士,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弘揚雷鋒精神、奉獻一份愛心,為躺在病床上的姐弟倆伸出援助之手,用我們的點滴愛心共筑大愛蘭州,給這個不幸的家庭送去溫暖,帶來希望。”倡議書同時列出了市慈善總會為燒傷小姐弟專門開具的愛心賬戶以及聯系人。

  “別擔心,你的身后是一座城!”當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通過各類媒體傳播出來時,整個城市都被鼓舞了。此時,當姐弟倆人燒傷的消息通過媒體報道,以及愛心接力貼的不斷轉發擴散,越來越多的好心人加入到這次救助行動中。

  7月16日,兩位回族大姐來到敏敏和洋洋的病房,捐出了幾百元錢,還笑著說自己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開齋節。“我們都在同一個地方生存著,都有友愛之心,而且在和諧社會大家都應該去幫助他們。大事都有你們去干了,我們干的都是小事兒。”兩位大姐樸實的話語感動了現場的很多人。要知道,大愛就是所有的小善聚集而成的,涓涓細流才能匯聚成河,愛心亦是如此。

  在蘭州市廣電總臺《聽眾接待室》欄目辦公地,主播謝語被專程趕來捐款的普通蘭州人一次次地感動著。“他們中,有的是爺爺奶奶坐了好長時間的公交車專程來捐款的;有的是自己捐完后,又受外地親友的委托再一次來捐款的;還有的孩子拿著因期末考試成績好得到的100元獎勵,特意來給敏敏和洋洋捐款的。我們覺得,因為這兩個孩子,我們的心連得更緊了!”謝語說。

  蘭州LNG銀恒加氣站的負責人魏春林在前往醫院捐贈之后,又在自己的加氣站舉行了一次特別的微捐活動。而在捐款活動的現場,有很多司機師傅都是天天聽著收音機,并時時關注著敏敏和洋洋的傷情。“連續十幾期的《聽眾接待室》節目中,聽著電波里傳來的每個來捐款的普通蘭州人樸實的話語,感覺這個城市都是熱乎的,讓人心里覺得舒坦、攢勁!”出租車司機劉師傅為孩子捐出了當天的一半收入。

  ……

  很多企業和市民自發來到醫院,送上救助金。天佑德青稞酒廠送來5萬元,不留名的好心人送來3000元,200元,100元……截至到7月28日上午,僅市慈善總會的愛心賬戶里已收到各界捐款40多萬元;還有很多好心人直接來到醫院,把一筆筆捐款當面交給孩子的父母;蘭州日報、蘭州晚報、蘭州市廣電總臺、“指點蘭州”、中國蘭州網、“愛蘭州”等傳統和新興媒體的接待熱線和捐款賬號里,也收錄了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暖心話語和一筆筆帶著體溫的愛心款。短短幾十天,兩個孩子的手術費用就基本籌齊。捐助速度之快、新老媒體互動之密集,于蘭州而言,前所未有。

  愛心還在持續發酵,對敏敏和洋洋的募捐也逐漸由單純的救助而演變成一場城市精神的提煉和升華。臺灣作家龍應臺說:“檢驗一個國家與城市文明的標準是:對待弱者的態度。”蘭州,顯然在這場關于愛的接力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蘭州這座城市,這些普通的蘭州人,在最需要幫助的弱者面前,用一顆顆火熱的心融化了現實的冰峰。

  “在這座城市中,敏敏和洋洋的不幸雖然只是個例,但還有更多希望幫助的人也需要得到大家的救助。下一步,我們希望成立一個基金,專門幫助那些類似敏敏和洋洋這樣的孩子,讓這些帶著體溫的錢匯聚成愛的海洋。”市委宣傳部及市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眾所周知,一座城市的發展,不僅需要“高度”,也需要“溫度”。“高度”決定發展的走向,“溫度”澆筑發展的根基。“高度”與“溫度”就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激發前行的信心與力量,鍛造一座奮進城市的精神氣質。顯而易見,在救助敏敏和洋洋這件事情上,我們的城市彰顯除了自己的熱度和溫情。這樣的溫度,會讓我們生活地幸福,感覺更溫暖。 首席記者李曉霞

  短評

  聚微善筑大愛

  在過去近一個月的時間里,皋蘭燒傷姐弟敏敏和洋洋的傷情牽動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心。高額的治療費用一度讓這個以打工務農為生的家庭一籌莫展,當得知這一消息后,蘭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等部門積極聯合各媒體平臺發出倡議,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援手,為兩名重度燒傷兒童奉獻愛心。短短十幾天,姐弟倆的前期治療費用便已籌集到位。捐助速度之快、新老媒體互動之密集,于蘭州而言,前所未有。

  危難之中方顯大愛。蘭州各界為皋蘭小姐弟捐款的善舉,再一次集中展示了蘭州市民的善良與責任,彰顯了蘭州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面對一個陌生家庭的不幸遭遇,人們沒有冷漠旁觀,而是用自己點滴的力量為脆弱的生命之舟重新筑起前行的希望。回放這次事件,我們欣喜地看到了聚沙成塔、聚水成涓的巨大力量,更看到了奉獻愛心、踐行善舉已成為一種主流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正是多方合力結出的善果——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倡導引領,媒體平臺全力以赴的宣傳報道,企業社團積極主動的踐行參與,社會民眾不計回報的真情付出。可以說,蘭州社會各界對燒傷姐弟的救助是社會文明力量的厚積薄發,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又一碩果。

  平凡處顯偉大,細微處見精神。近幾年來,蘭州市在推進文明創建的過程中,始終把著力點放在對民眾精神文明的建設上,從小事抓起,從普通的事抓起,從老百姓身邊的事抓起,通過“凡人善舉”、“蘭州好人”、“金城大講堂”“道德模范在身邊”等推薦評選、主題宣傳活動扎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與“人”相關,與“德”相聯,正是通過這些持續不斷的“育人工程”于潛移默化中凝聚起了這座山水之城的“精氣神”。

  當前,我們正在開展新一輪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文明的偉力,存在于廣大民眾之中。在一個社會里,當文明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當平凡善舉成為尋常之事,真善美和社會的公平正義才會有深深扎根的土壤。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進程中去,讓從善如流、積善成德成為我們這個社會最平常的風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書寫出更多更溫暖的“蘭州故事”。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