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高齡的紅西路軍老戰士劉漢潤敬標準軍禮
紅西路軍老戰士牟炳貞老人家中珍藏的主席像和光榮證
已近百歲高齡的劉漢潤、牟炳貞,是甘肅省唯一健在的紅西路軍女戰士,西路軍失敗后,劉漢潤和牟炳貞分別流落定居在甘肅景泰縣及永登縣。如今,95歲的牟炳貞老人和兒子居住在蘭州,99歲的劉漢潤老人已是五世同堂。13日,甘肅省委宣傳部、省延安精神研究會、省雷鋒精神研究會組織慰問走訪了兩位紅西路軍女戰士。
再唱一曲“草地歌” 告慰巾幗祭英魂
今年99歲的劉漢潤,曾歷任西路軍直屬婦女工兵營三連連長、指導員,景泰縣婦聯主任。經歷過長征和西征的她現在仍是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言談中不時顯露出她樂觀開朗的性格,和精明干練的軍人風采。
年輕時的紅西路軍老戰士劉漢潤及家庭合影
“今天美麗的生活來之不易,”劉漢潤意味深長的對來訪者們說,歷經了長征、西征的她,帶領著女戰士們爬雪山、過草地,與馬家軍激戰山谷,解放后依舊做著婦女工作,她深知戰亂對女性的殘酷。劉漢潤回憶起西征路上的忍饑耐寒感慨萬分,她說,當時戰斗十分激烈,部隊困難重重,惡劣的條件下女兵就更辛苦了,不僅衣服穿得單薄,每當特殊生理情況到來,行軍打仗中只得任憑褲子上血凍成冰。
而對于那些犧牲在長征和西征路上的女戰士們,劉漢潤至今難以忘懷。她說,記憶尤其深刻的是一名叫王秀蓮的14歲女戰士。戰時由于條件惡劣,常常沒有糧食吃,女兵們就負責找吃的,有一次14歲的王秀蓮外出找糧遲遲未歸,大家都非常焦急紛紛出門尋找,最后才發現這名小戰士已經犧牲在找糧的路上了,劉漢潤說,她死的時候手里還緊緊的攥著一把糧食,她到死的那一刻還是一心為了他人的生存,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劉漢潤說到這里聲淚俱下,老淚縱橫的她抑制不住思念戰友的悲慟,聲音顫抖著說,“她未完成的夢想,我們會替她完成。”
生性堅韌的劉漢潤在長征路上,經歷了太多生死離別,但她如今講起的,全都是激勵人心鼓舞士氣的故事。她說,18歲那年跟著紅軍長征過草地,為了鼓勵大家在險惡的環境當中勇敢堅持下去,作為排長的她自編自演了一首“草地歌”,就這樣一邊走一邊唱。她說,歌詞全是根據當時周遭的環境和她的所思所想寫的,說著劉漢潤老人情不自禁的又唱起了她18歲時唱過的這首“草地歌”,“叫同志,聽我言,我們絕不怕艱險,今天我把草地談一談。千重苦,萬重難,這草地,真少見,紅軍一定能過草地關……”
紅西路軍老戰士牟炳貞老人在認真閱讀紅西路軍紀念畫冊
豆蔻年華參軍去 九死一生終不悔
1932年,年僅10歲的牟炳貞離開家鄉四川宣漢,跟著哥嫂報名參軍,被分配在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第二衛生所當護士,沒上過學的牟炳貞不僅在戰地醫院的衛生所里學習了醫學知識,更是生平第一次學習文化知識,開始識字讀書。13日,甘肅省委宣傳部、省延安精神研究會、省雷鋒精神研究會組織的慰問團隊來到牟炳貞老人的家中,正趕上她在自家陽臺讀書看報,據牟炳貞的兒子王家源介紹說,母親牟炳貞每日都要在午間花上個把小時來讀報學習。
牟炳貞在戰地醫院悉心照料陪伴著每一位傷員,她回憶到,戰時條件艱苦,缺醫少藥是常有的事,戰事吃緊的時候,這些十多歲的小護士們也得上前線搬運傷員,有時她們還要親手掩埋不幸的逝者,而她至今猶記那首無數次在傷員身邊唱起的“十勸傷病員”, “一勸傷病員同志們呢,有決心,勇敢地沖鋒去作戰,爭光榮;二勸傷病員同志們呢,出發的時候不用急,帶上大家的辣椒和豬肉,送給你們上前線……”
說起那些艱苦卓絕的歲月,牟炳貞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泄氣和后悔,她說,也許是因為年紀輕,從來沒有懼怕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在她們這些朝氣蓬勃的小戰士們身上越發明顯。“有什么好怕的呢?跟著部隊走,中間走婦女,兩邊是部隊,沒什么害怕的,”牟炳貞摩挲著她那雙在過雪山時早已骨節變形的雙手笑著說。
70多年過去了,回顧往昔的崢嶸歲月,這些參軍離家的豆蔻少女歷經風霜,變成今時今日滿頭華發的悠悠老者,不變的仍是那轟轟烈烈的革命情感,希望世人永遠銘記這段悲壯的歷史,讓西征路上的巾幗英雄們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代代相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