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聚集在失火的麥場邊。
崎嶇的山路。
農用三輪車排氣管的幾顆火星,將堆積在麥場上33戶農民一年的收成點燃;陡峭彎急狹窄的盤山路,將趕來救援的消防車擋在離火場僅2公里的地方。這起8月12日發生在隴西縣文峰鎮黃家門村尚家灣社的火災,據村民統計,至少造成8萬余斤未脫粒的麥子全毀,近80萬斤麥秸稈被毀,好在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記者8月13日從文峰鎮政府獲悉,鎮上已經向縣民政局申請臨時救助,預計一個星期左右救助款就將發放到位。
三輪車故障:幾顆火星引發火災
8月12日12時許,尚家灣社的村民像前幾日一樣,在村里最大的麥場里緊張地忙碌著,有人在碾麥子,有人在收拾麥場。村民陳維香將堆積在一起的麥子攤開,準備用農用三輪車碾場。12時35分左右,村民發現陳維香三輪車碾過的地方泛起火星,等村民反應過來時,火星借著風力已燃成大火。在場的村民當即給隴西消防打了報警電話。遺憾的是,因為文峰鎮有兩個黃家門村,村民并未向消防表述清楚是哪個黃家門村發生火災,而這也耽擱了消防救援的時機。
作為尚家灣社最大的麥場,也是僅有的兩個麥場之一,這里堆放著33戶人家未脫粒的麥子和麥秸稈。麥場熊熊燃起的大火,將村里的電線也燒斷了,村里的水泵無法打水,沒見過如此大火勢的村民瞬間也傻了眼,無奈地看著著火的麥子。
麥場村民的喊叫聲將全社的人都吸引到了麥場,村民們紛紛拿起家里的水桶、鐵锨加入救火的隊伍。
山路太陡峭:消防官兵救援受阻
麥場起火的黃家門村尚家灣社,距離隴西縣城7.5公里,而另一個黃家門村卻與該村背道而馳,距離縣城也有7.5公里左右。12日13時許,隴西消防接火災報警后,當即派出多輛消防車輛前來救援,但因村民的錯誤表述,他們走錯了道路。而此時,村民們開著全社僅有的幾輛三輪車前往2公里外的水源地取水,微薄的救火力量無法阻止火魔的肆虐。
14時左右,走錯了路的隴西消防沿著水泥硬化過的通村公路來到尚家灣社所在的山腳下,載有10噸水的消防車試圖通過陡峭崎嶇的山路趕往火場,卻被阻擋在上山不遠處的張家灣學校處。8月13日,記者一行從隴西縣城駕駛越野車前往尚家灣社時,動力充足的越野車也僅能在加掛四驅的情況下一擋緩慢行駛。
10噸的消防車被阻后,隴西消防又試圖將一輛載有2噸水的消防車開往火場,但在到達張家灣學校圍墻邊最寬僅2.5米的路面的一處轉彎處,因為彎急加之上坡,消防車上的水全部囤積在車后部,導致車使不上力,不停地下滑,無奈之下,消防官兵只能將車上的水放掉一半才得以繼續行駛。載有一噸水的消防車和十幾個全副武裝的消防官兵14時20分左右到達火場,同時,鎮上聯系的裝載機也趕到火場增援。
8月13日12時許,尚家灣社麥場的明火基本撲滅,消防官兵返回縣城駐地。當日14時30分記者趕到現場時發現,麥場基本是一片灰燼,還有不少麥垛雖然明火已經撲滅,但仍然濃煙不止。
村民皆埋怨:通社山路久不修復
“我活了這么大歲數,從來沒有見過今年這么好的收成。”63歲的村民羅立柱告訴記者,往年該社的梯田,一畝地能收個七八百斤就是很好的光景了,今年雨水好,每畝地至少也在1000斤小麥以上,在這場火災里,羅立柱家5000多斤未脫粒的小麥、近2萬斤的麥秸稈都化為灰燼。“老百姓都靠著莊稼地過活,現在該怎么辦?都怪這條路,要不然消防能上來,還能挽回部分損失。”
火災現場,見到記者前來采訪,不少村民都圍了上來,對于火災救援不力,村民們怨聲載道,而最終都將矛頭指向了阻擋救援的山路上。“這條路三面環溝,道路狹窄,地質疏松,尤其是張家灣學校圍墻處那段,雨季過后,周圍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塌陷現象,存在山體滑坡的危險。”面對村民質疑山路久久不修,文峰鎮分管安全生產和教育的副鎮長謝開明表示,張家灣學校那段路是通往尚家灣社的必經之路,鎮上已經將張家灣學校整體搬遷的報告上報了,但還沒有批復。
村民王應國說,除了張家灣學校這一處,再往上路更陡。對此,黃家門村村支書付豪也叫苦連連,“修一條方便的路要占用陰家灣社十幾戶農民的農田,我們溝通過,即使給賠償,部分農戶還是不同意占用。”
“農戶不讓占用農地,我們也不能硬來,工作做了很多次,但成效一般。”謝開明補充道,通社路一般都是砂化路,鎮上有專項資金,等村民同意就可以重修這條路了。眼下,這條僅2公里長崎嶇通山路,卻成為尚家灣社村民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兒。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