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尋訪天水抗戰老兵】張天佩:為正義和人民犧牲一切

時間:2015-08-19 10:20:1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老兵檔案

  張天佩,女,市紀委離休干部,1923年11月出生于山西,1943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4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5月至1946年1月太岳中學學員;1946年2月至1948年5月任臨汾區農會常委、臨汾二高教員;1948年6月至1950年1月任十八兵團婦女學校政治指導員;1950年2月至1961年任天水市委組織部干事、天水縣委副書記、天水市監委書記;1961年11月任天水市委副書記;1978年7月任天水地委紀委副書記。1983年12月離休。

  據天天天水網報道 (記者 景春燕 余碧波)7月31日下午,記者在市委老干局工作人員陪同下,來到位于秦州區光明巷張天佩老人的家,92歲高齡的張天佩拄著拐杖,在兒子的攙扶下,熱情地迎接記者的到來。

  紫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戴著無邊眼鏡,滿頭銀發的張天佩老人目光炯炯有神。老人的兒子告訴記者,母親近年來身體不是很好,但思路卻非常清晰。

  “1937年,我14歲剛考上中學,就發生了‘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就開始了。”張天佩老人顫抖著雙唇,回憶著說道。

  1923年11月,張天佩出生于山西省臨汾縣魏村一個望族家庭。 “我記得可清楚了,1937年陰歷十月初三,學校解散了。八路軍北上抗日,我和同學們跑到車站去看,回來的一列車一列車都是傷員。那時候第二次國共合作剛開始,同學們抗日熱情非常高,我大哥就把我送到了八路軍的學兵隊。”

  張天佩老人口中提起的“大哥”叫張天珩,1933年考入太原友仁中學讀書,受到馬克思主義學說和進步書籍的影響后,即開始在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動。1935年夏季,在中共太原地下黨的指示下,他組織了友仁中學的學生反封建會考的罷考運動,被校方開除。同年他參加了太原的左翼作家聯盟。1936年張天珩在太原市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山西的犧盟會的村政協助員的訓練后,同年11月和其他青年一起被派到襄汾縣農村去建立犧盟會組織,做抗日救亡民眾動員工作。經過3個月的工作后,收到突出的效果,抗日呼聲遍及全縣,農民要求抗日,同時建立了犧盟會的基層組織,發展了數千名會員。并且推薦了100多名優秀知識青年到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學習,成為新軍骨干。1937年,張天珩參加了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并被委派到山西夏縣擔任犧盟會特派員。1937年底,受山西地下黨的指令,張天珩接受閻錫山的任命,擔任了猗氏縣(今山西省臨猗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在接管舊政權之后,一反舊官僚做派,張領導新的縣政府馬上全力投入全民抗日動員和戰爭準備工作,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小縣長”。

  在大哥的影響和引導下,張天佩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道路。1943年,張天佩來到了解放區投奔革命,找到嫂子丁云,加入了“婦救會”工作,從此6年沒有回過家。

  進入“婦救會”時間不長,組織保送張天佩進入晉冀魯豫邊區太岳中學去學習鍛煉。晉冀魯豫邊區太岳中學誕生于1940年的8月1日。當時,抗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八路軍挺進敵后,太岳抗日革命根據地正在創建,學校的任務就是培養縣區初級干部,以適應解放區建設的需要。

  “在學校,站崗放哨,爬山越嶺,扛柴煮飯,幫廚挑水,吃冷飯冷菜,冷水洗臉,都是師生的家常便飯。嚴冬寒風刺骨,冰天雪地行軍,衣服破舊,打通鋪睡地板,師生們都不以為然,一心克服。”張天佩說,“學校的共產黨組織,是一支堅強的、馬列主義素質很高的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使我樹立了對黨的無限忠誠,環境再惡劣,生活再艱苦,都要堅持跟著共產黨,永不變心,做一個真正的布爾什維克的思想。”

 張天佩當年和晉冀魯豫邊區太岳中學同學們的合影

  1943年10月,日寇對太岳革命根據地進行了一次所謂“鐵滾”大掃蕩。一天的夜晚,學校得知日寇進山掃蕩的消息時,從北面“滾壓”而來的鬼子已到了安澤縣北部地區,離學校當時的駐地——神圪垛不遠了。學校領導立即作出了緊急動員,全體師生連夜出發,隱蔽在神圪垛后高山絕崖的密林中。師生們緊靠著霍山,順著山邊的羊腸小道前進。道路崎嶇,夜間非常難行。走了半夜,來到一個山溝拐彎處的小山莊,剛準備休息,就聽到低聲傳來命令:“不能休息,立即離開這里!”大約走了兩個小時后,又傳來命令:“就地休息,準備宿營!”并叫各班派人前去安排地方,然而兩三分鐘后,派出的同學回來說:“敵人離我們很近,迅速轉移,動作要快!”這樣,全體師生便以急促的步伐,順著羊腸小道進入深山。

  當時師生們隱蔽的那條溝叫柳溝,隱蔽的那片森林是柳溝南半坡上的大森林。柳溝,在霍山山脈里是一條大溝,整個山坡從山頂到溝底,森林茂密,松柏成林,雜草叢生,是個很好的隱蔽處。一百多名師生在這里,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整整隱蔽了一天兩夜。

  “回憶起來,那時我們所處的環境確實嚴峻。從神圪垛出發時,從北邊‘滾壓’而來的敵人已經到了離我們不遠的地方。進山的那天早晨,從南邊來的敵人離我們只有五里遠。我們坐在樹林里抬頭一看,就能清楚地看見山頂上日本鬼子來回走動。就在當天上午,在我們東邊山頭上的敵人和在溝底的敵人,還通過漢奸喊話威脅我們‘喂!快出來吧!我們已經看見你們了,再藏也藏不住了!’學校領導經過緊急商討,決定把向興唐寺方向突圍的路線和敵情偵察清楚,準備向西突圍。”

  學校派出了偵察人員,但很長時間沒有回音。此時,前方興唐寺方向已經起了大火,后邊和周圍的山頭上,敵人也四處放火,師生們處在大火中間。“劉舒俠校長后來決定親自帶幾名學生去偵察,走后不久就與第一路偵察人員會合,得知興唐寺的敵人已經撤走,便立即下令全體師生火速突圍。大約在午夜三點多的時候,我們全體師生順利地到達興唐寺,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張天佩老人斷斷續續地講述著,話語明顯能感受到老人處事雷厲風行,往往說到緊張處聲音也會跟著慷慨激昂,讓人不覺沉浸其中。

  老人說,當師生們來到興唐寺時,那里一片凄涼景象,有的和尚被敵人殺死,尸體還躺在那里。剛從外面回來的和尚,都驚恐不安。日本鬼子在那里點燃的大火,還在熊熊燃燒。學校在這里清點了隊伍,宣布早已安排好的分散隱蔽計劃,便迅速出山,趁天不亮,便分路到敵占區的同學們的家里去隱蔽。

  老人講述完當年反掃蕩的故事后,深有感觸地說:“當年大家能活下來,全是靠群眾,群眾是水,軍隊是魚,離開人民,沒法取得勝利。”張天佩說,三年的學校生活對她一生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歷過生活的洗禮,成長為真正的革命戰士,樹立了“活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的堅定革命信念,一生工作學習中受益匪淺。

  “哪個人不是父母生的,只要是為正義、為人民,不怕犧牲一切。年輕人,要有犧牲的信念。沒有信念,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成不了才。”采訪結束了,臨行前,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握著記者的手說著,然后一直站在門口,看著記者一行人離開。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