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衛演示 燕青拳
在蘭州當地不僅有著非常多的地方拳藝,還有很多外來的拳種在蘭州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如馬氏通備等,而燕青拳也是其中之一。燕青拳其特點鮮明,來歷撲朔迷離,使武術屆很多拳師對其充滿了好奇。燕青拳在蘭州雖然知者甚少,但經本地拳師在保留原有精髓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后,不僅得到了燕青拳傳人的肯定,并在蘭州生根發芽。
一提起燕青拳,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水滸里的一位人物——浪子燕青,此拳與燕青還真是有著極大地聯系。此外,燕青拳與另一位膾炙人口的武術大師霍元甲也有聯系,據傳霍元甲所習練的迷蹤拳,就是燕青拳的另一個名字。
在燕青拳眾多的出處中,浪子燕青是被人們提及最多的一個。話說燕青拳最早出自少林,為達摩所創。宋代的周侗精習此藝,后傳于其弟子林沖、盧俊義等。浪子燕青從盧俊義處習得此拳,后由燕青傳播故稱為“燕青拳”。而燕青的門徒因為燕青上梁山而隱其名,故改名為“秘宗拳”。
燕青拳的出處雖然撲朔迷離,但后續傳承卻非常明確。燕青拳后來傳到了清代的孫通,孫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習數年,燕青拳藝爐火純青,被人尊為“萬能手”。據傳,孫通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傳下燕青拳。其中河北省靜海縣(今屬天津市)小南河村霍氏一支顯赫鄉里,霍恩第傳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霍元甲廣擷多門之藝改稱“迷蹤藝”,迷蹤藝遂聲名大振;霍元甲之子霍東閣后去東南亞傳藝,使該拳流傳更廣。
蘭州習練燕青拳的拳師李德衛介紹說,燕青拳廣義的講就是摔跤和擒拿,它是架子拳,需要身材瘦小的人來習練。具體特點是其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講究腰腿功,腳下厚實,功架端正,發力充足。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滾、擄等擊法,下肢有跳、截、掛、纏等腿法,配合靠、閃、定、縮等身法,組成技擊性較強的攻防技術。其步法強調插襠套步,閃展騰挪,竄蹦跳躍。
燕青拳傳到蘭州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一名習練過燕青拳的河北滄州拳師韓殿海與一些同鄉來蘭州傳授擒拿和摔跤。韓殿海曾是七里河區刑警隊的業余教官,教授擒拿等。
話說一日韓殿海在黃河邊散步,看到一位身材瘦小的當地拳師在練武,此時他突然想起自己幾次來黃河邊散步都會看到此人在練武,其毅力和吃苦的勁頭都讓韓殿海非常喜歡,遂起了收徒之意。
李德衛就是在河邊練拳的本地拳師。李德衛回憶說:“師傅對我非常嚴厲,習練時經常將我摔翻在地,胳膊、腿摔破就是家常便飯。現在想想,師傅如此嚴厲,不知是不是對我當初不愿跟他學拳的懲罰。”
如今,李德衛習練的燕青拳與老套路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李德衛說:“師傅韓殿海傳了我三年拳后,我由于工作關系去了北京,之后在沈陽、青島等地也接觸過燕青拳,但并不系統,原本想回到蘭州再去老師處學習,但沒想到等我回到蘭州老師韓殿海已經不在了,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也非常遺憾。之后我想絕對不能讓師傅傳的燕青拳失傳,因此我研讀了很多關于燕青拳的著作,將師傅教的和自己學的進行了整合,最終成為了我現在習練的燕青拳。在全國武術比賽中,我曾和天津燕青拳的掌門人李德龍和燕青后人燕華交流過,他們對我整合后的燕青拳非常感興趣,我給他們留下了影像資料。”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