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是“優勝”的體現,“能下”是“劣汰”的必然。面對“能上能下”的深刻考驗,期盼各級領導干部時刻以“三嚴三實”的要求鞭策自己,以品德立身、用能力服人、讓業績說話、靠廉潔樹威
特約評論員 劉恩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省委也出臺了《甘肅省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試行)》。《規定》和《細則》旨在打破“鐵交椅”,鞭策并激發領導干部“在其位謀其事”的工作熱情和動力。
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符合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這是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需要,也是全面從嚴治黨、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需要。只有把“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者堅決“拿下”,充分建立“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公道正派”的選人用人機制,徹底糾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不良現象,使踏實干事者少一些“鐵交椅”上“劣者”的碰撞、“庸者”的干擾,才能讓那些積極作為的干部手腳舒展、環境清靜,從而發揮出自身應有的才能和潛力。
事實上,我們黨有許許多多的好干部,他們親民愛民、心系群眾,就像焦裕祿、谷文昌、孔繁森、楊善洲、柴生芳一樣,始終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為黨的事業風里來雨里去,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干出了許許多多令人敬佩的業績。正是有了這樣一大批的好干部,我們黨的干部隊伍才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積極力量。
但我們也要看到,日常工作中,“消極為官”的干部時有存在,“慵懶散拖”的現象還比較嚴重。有的干部,習慣于“養尊處優”,工作中沒有任何闖勁和想法,并不能勝任相應的職位;有的干部,公心不強、私心過重,“事不關己,天大的事也是小事;事若關己,再小的事都是大事”;有的干部,在位時間長、任職資格老,便感覺“勞苦功高”,一味熬日子、混年頭……這些“懶官”“庸官”,因為沒有違紀違法的行為,便由此而穩坐“鐵交椅”。久而久之,既造成了懶政怠政的風氣,又消磨了干部隊伍的活力,更助長了“官本位”思想,嚴重干擾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正因為如此,從中央的《規定》到省委的《細則》,均把解決干部“能下”問題作為重點;利劍之所向,充分體現出激濁揚清、選賢任能的用人取向。面對“能上能下”的制度約束,各級干部無論職位多高、權力多大,都必須把自己的“鐵交椅”當作“活板凳”,在思想上做信念堅定的明白人,在行動上做表里如一的老實人,在要求上做嚴守紀律的規矩人,自覺杜絕“熬年頭、占山頭、沒想頭”的消極思想,努力推動干部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充分認識、正確對待“能上能下”規定,關鍵在于清醒的態度。只有積極順應并投入到這場改革的潮流,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努力做一名“好官”,才不會被制度、被社會所淘汰。為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盡快破除傳統的思維定勢,徹底丟掉“鐵交椅”的幻想,盡快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盡快適應新常態下的工作需要,勇敢接受“能上能下”的挑戰。只要始終把“德能勤績廉”作為在崗的標準,“知責思為、履責能為、盡責善為”,拿出鍥而不舍的定力,拿出解決問題的擔當,拿出推動工作的真招,真抓實干、開拓創新,不負組織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領導干部就不需為“能上能下”而擔心和煩惱。
“能上”是“優勝”的體現,“能下”是“劣汰”的必然。面對“能上能下”的深刻考驗,期盼各級領導干部時刻以“三嚴三實”的要求鞭策自己,以品德立身、用能力服人、讓業績說話、靠廉潔樹威。要堅定信心、勇往直前,面對工作敢說“跟我干”,面對紀律敢講“跟我學”,面對困難敢喊“跟我上”,始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保持“蠻拼”的勁頭,以真抓實干、有所作為的努力和業績,不斷贏得群眾的由衷“點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