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靖遠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抗戰老兵,叫張虎臣,13歲參加抗日革命隊伍,親身經歷了百團大戰、日本投降等,后在解放戰爭中不幸被敵軍炮彈擊中,殘酷的失去了左手……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對共和國最后勝利的追求,一直在為共和國的昌盛和富強努力著。抗戰勝利70年,曾經的士兵漸漸老去,但他們從來沒有被忘記,在今天這樣一個歷史節點,我們比任何時刻都更清楚地記得他們!
童年生活艱辛 13歲報名參軍抗戰
張虎臣1925年出生在山西省夏縣,據張虎臣回憶,父親在他六七歲時就過世了,年少的他與家中奶奶、母親、叔父、嬸子、堂弟相依為命。由于連年天災生活無法維持,只好將院基、房子等家產賣掉,只剩下一孔破窯和14畝旱地,母親后來也改嫁了別人。12歲那年,張虎臣開始給人拉長工、拔豬草、喂牲口,管吃管住,一年給一塊錢。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1月8日太原失陷,抗日的烽火隨即燒遍了整個山西,山西境內一片狼煙。
1938年夏天,一支部隊路過張虎臣老家,13歲的小虎臣看他們帶著槍、背著刀很神氣,就偷偷跟著部隊跑了。后來才聽別人說,這是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沒成想這一次卻改變了張虎臣的整個人生。
“連長見我雖然個子小,比步槍高不了多少,但人不笨,留我在連隊當通訊員。當時槍少,連長就給我一把大刀,刀把拴著些紅布,這就是我的武器,從此開始了我的軍旅生涯。1939年,我們連在山西沁源縣整頓后,開赴抗日前線,同日軍展開游擊戰爭。我參加過的最大的抗日戰斗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
親歷百團大戰 見證抗戰勝利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也是最有成績的一仗。據統計,百團大戰共擊斃傷日軍二萬多人、偽軍五千多人,俘虜日軍280多人、偽軍1.8萬多人,還破壞了華北日軍占領的鐵路、公路,給日軍造成了重創。
“我當時在太岳軍區五十七團五連當司號兵,是個只有十五六歲的娃娃。我們的部隊當時在太岳、中條兩個山區,對日軍進行游擊戰爭。當時是秋天,莊稼還綠,加上秋雨綿綿,日軍住在碉堡里,不大出來。我們趁這個機會,拿著鐵鍬、洋鎬、斧頭,破壞了敵人的這段鐵路。我們今天在這破,明天又換一個地方,持續了一個多月,破壞了不少鐵路,收割了不少電線,戰利品由民工統一送到八路軍兵工廠,鑄造槍支彈藥支援抗戰!崩先藵M臉溢著驕傲說。
“日軍在百團大戰中吃了虧,隨后對根據地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掃蕩,他們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見房屋就燒,根據地百姓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睆埢⒊颊f,他所在的太岳軍區決定以營連為單位化整為零,在日軍的掃蕩線中間迂回穿插,向北躍進,結果當晚就遭遇了日軍的突襲,掩護撤退的一個班12個戰士全部犧牲。
“遠處的天蒙蒙亮,突然,周圍響起了槍聲,日軍的迫擊炮彈在我們的四周炸開發出巨響,大家迅速臥倒尋找掩體。我看著身邊的戰友,他在拼命呼喊著我,臉部的表情已經變形,對著口型我隱約聽到‘張虎臣,張虎臣,連長讓我們迅速撤離!’我俯著身子,跟隨戰友尋找大部隊撤離,子彈在我的耳邊飛過,能感覺到風,到處是火藥爆炸和燒焦的味道。后來我終于成功撤離了!闭f到這里時,張虎臣的聲音變小了。記者問他當時怕不怕,他說,當時根本顧不上害怕,而且那年自己才15歲,不懂什么是害怕。
由于身經百戰,加之勇敢,張虎臣從號兵榮升班長。1943年沁釜戰役魏家園戰斗,張虎臣帶領一個班抓了十多個閻軍,繳獲七、八支步槍,團里獎勵了一條毛巾。后來在平陸獨立營當連長時立戰功,還獲得一盒糖精、一條太平洋單子的獎勵。
張虎臣給記者講到了抗戰勝利后的場景,“當時,在喇叭里聽到抗戰勝利的消息我不敢相信,勝利來得如此突然!那一刻我看到身邊的戰友們歡呼得跳了起來,將帽子在空中揮舞,有的戰友敲打著鍋碗瓢盆歡唱起來,一些老百姓當時就流淚了。我當時沒有哭也沒有歡呼,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我記得很清楚,我抬頭看了看天空,晴空萬里,云彩白得像雪,感覺到身心輕松了許多。8年抗戰,我度過了7年戎馬生涯,死亡我已不再懼怕,當時的夢想就是希望早點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并沒有想到勝利來得突然。直到現在回顧戰火紛飛的那些年,和電視上演的一樣,感覺就像做夢!
歷史不能被忘記 和平年代更要艱苦奮斗
張虎臣參加過解放戰爭大大小小的戰役,數臨汾、太原最艱難慘酷。時任副營長的張虎臣負責在臨汾北阻擊,其所在營在城門外一二百米,挖出一人多深的戰壕,跟城中敵人打了三個月。臨汾戰役快要結束時,敵人的一枚炮彈落在陣地,炸掉了張虎臣的左手。后來因為破傷風感染,將胳膊鋸掉了一部分,他成一名傷殘軍人。
1955年,共和國首次授軍銜,在當時的張掖、武威、酒泉三個專區里,張虎臣是授銜少校年齡最小的一位。張虎臣說,授銜的很少,能看到抗戰勝利的人也很少,但那些為抗戰勝利的獻身的人更應該被我們銘記。
張虎臣告訴我們,抗戰的勝利來之不易,犧牲了多少中華男兒的生命,才換來今天家人的團聚,生活的溫馨。如今,自己的夢想得以實現,生活過得幸福安康。他告誡年輕人,不要因為生活在和平年代就忘記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因為所消耗的青春正是祖國的未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來沒有改變。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把這些孩子放到戰場上親歷,會是最好的教育,他們會懂得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畢竟經歷使人成長。
張虎臣家廳堂正墻上掛著這樣一幅對聯:“國難社稷堪憂,虎臣舍身保國!边@是對他軍旅生涯最真的寫實,也是他畢生最大的愿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