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蓋鄉隸屬于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位于縣境南山區西部,距縣城3公里。該鄉面積5852平方公里,人口678人,蒙古族占80%,黨(城灣)沙(棗園)公路過境通敦煌,轄馬場、浩布拉、紅柳峽3個村委會。別蓋鄉多山,戈壁草原面積大,黨河過境穿流,金礦儲量豐富。該鄉畜牧業以養羊、牛、駱駝為主,農業主產小麥、蠶豆和胡麻,有縣辦萬畝林場和園藝場及較大型的菱苦土礦體。別蓋鄉境內有五個廟石窟。1969年設先鋒公社,1975年更名為別蓋公社,1983年改置鄉。
別蓋鄉自然環境:別蓋鄉位平均海拔2100米,年均降雨量150毫米,年平均氣溫6℃,全年無霜期161天。常用耕地面積11.3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5852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3個。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173戶,鄉鎮總人口678人,鄉鎮從業人員463人。六通情況:通電的村3個,通電話的村3個,通公路的村3個,通自來水的村3個,通有線電視的村3個。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1080.17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1.34萬畝,糧食總產量59.80噸,財政總收入98.76萬元,財政支出98.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50元。文教衛生: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3人,病床5張。名優特產:酸奶、奶皮子、酥油、酪蛋子、奶果子、焦奶豆腐。旅游景點:塔克勒冰川,大黑溝巖刻:是肅北縣內發現巖刻畫最豐富的一處。共發現畫面34組,圖案190多幅, 畫面的大部分內容為射獵、放牧、練武、乘馬作戰等場面。各類畫面多以凹刻和凸刻形式,刻畫在避風向陽的山坳陡峭的花崗巖和石灰巖上。
肅北草原大部分屬荒漠和半荒漠化,別蓋鄉響應了縣有關號召要在這樣的草場搞禁牧休牧。別蓋鄉鄉長瑪拉沁夫工作筆記本上面貼滿了隨縣上領導赴青海三江源區達爾縣、內蒙古額濟納旗考察學習退牧還草經驗的資料,是實施退牧還草、禁牧區牧民搬遷、以草定畜工程等經驗。在他的帶領下,鄉政府的管理到位。別蓋鄉在保護草原環境的主要措施有:一靠圍欄保護草原;二是鼓勵牧民轉產轉業,走出大山,減少依靠畜牧業生活的人口數量,保護草原生態;三是轉變傳統的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調整畜群結構,提高適齡母畜比例,加快牲畜出欄周轉。四是提高畜牧業單位畜產品產量,引進繁育適應本地的肉毛兼用、耗飼草料少的牲畜品種,減少牲畜數量,提高牲畜個體質量,發展質量效益性畜牧業。嚴格以草定畜,禁牧區不放牧,休牧區、輪牧區少放牧,為草原的休養生息創造寬松的空間。只有減少人類在草原上的活動,涵養水源,才能恢復草原生態植被。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