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灘鎮地處張掖市甘州區東郊11公里處,2002年撤鄉建鎮,共15個村,109個生產合作社,耕地面積4.3萬畝,有宜林宜農荒地2萬畝。張掖甘州機場,蘭新高鐵,蘭新高鐵三四線(規劃中)國道312線、227線、G45線和蘭新鐵路復線穿境而過,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124元。
文教衛生: 有小學校8所,在校學生1548人,專任教師121人,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878人,專任教師67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12人,病床數15張。 名優特產:啤酒大麥、
地處張掖市甘州區東郊11公里處,2002年撤鄉建鎮,共15個村,109個生產合作社,耕地面積4.3萬畝,有宜林宜農荒地2萬畝。張掖甘州機場,蘭新高鐵,蘭新高鐵三四線(規劃中)國道312線、227線、G45線和蘭新鐵路復線穿境而過,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124元。
文教衛生: 有小學校8所,在校學生1548人,專任教師121人,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878人,專任教師67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12人,病床數15張。 名優特產:啤酒大麥、中藥材。 旅游景點:二壩水利風景區、張掖森林公園。
九曲黃河燈陣流傳至今,正在申請國家文化遺產名錄。
共籌措資金200多萬元,新打機井60眼,改造變壓器50臺,農電線路37公里,修建龍、斗、支、毛渠道150公里,完成田間配套及高新節水面積20000多畝。
小康建設進展順利。累計完成小康住宅改造2426戶,建成以二壩,永星、劉莊、古城、幸福、甲子墩等村為主的小康示范點11個,全鎮90%的鎮村道路進行了高標準硬化。
生態林業搶抓機遇。抓住西部大開發和黑河流域綜合治理的歷史機遇,三年共完成退耕還林8200畝。
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先后被省、市、區表彰命名為小康鄉文化之鄉、科技之鄉、教育之鄉、衛生之鄉、體育之鄉,鎮黨委被樹立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六好鄉鎮黨委
歷史文化甲子墩墓群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堿灘鎮甲子墩村村委會以南約2千米處荒灘上,面積1350萬平方米。
自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當地居民不斷開墾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盜,文物部門先后對眾多被盜或露出墓葬進行過搶救性清理。墓葬皆為磚室墓,分單、雙、三室等類型,有覆斗頂、券頂等,時代從西漢延續至魏晉,埋藏深度在2~6米之間。墓區內分布有眾多的封土堆,特別是在中心區域內東、西兩座明代烽火臺的周圍,有底徑6~15米、殘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黃土夯筑(即"土墩墓")。墓葬出土了較多的隨葬器物,有陶壺、陶鐘、倉、灶、罐、案、井、鼎、博山爐等,還有木馬、木牛、銅弩機等。
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區規模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較好,出土器物豐富,對研究漢晉時期河西地區的埋葬制度、喪葬習俗及政治、軍事、經濟、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很高的價值。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