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蘭州熱電廠中綠意盎然。(安東 攝)
國電蘭州熱電廠的工作人員在脫硫綜合樓向記者介紹脫硫方法。(安東 攝)
環保局大氣污染防治處處長武衛紅向記者介紹蘭州治污措施。 (安東 攝)
每日甘肅網訊 (記者 安東) 9月21日,“2015全國重點網媒甘肅行”采訪團的記者們,在蘭州切身感受到了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和成效。
蘭州曾是全國著名的重污染城市,多年在全國空氣指數表中排在倒數,2011年空氣優良天數僅為242天。蘭州市民這樣形象地比喻自己所在的城市:晴天和陰天一個樣、太陽和月亮一個樣、鼻孔和煙囪一個樣、麻雀和烏鴉一個樣。然而,如今藍天白云又回到了蘭州。
蘭州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整體戰攻堅戰,實施了環境立法、工業減排、燃煤減量、尾氣達標、揚塵管控、生態增容、清新空氣、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采取了減排、壓煤、除塵、控車、增容、立法、嚴管、問效等八大核心治污措施。促進了具有蘭州特色的治污新機制的形成。空氣質量逐年持續改善。
今天上午,近40家網絡媒體和10多家甘肅本地媒體的50多名記者走進國電蘭州熱電廠、蘭海商貿城供熱站,全面了解和探訪蘭州治理大氣污染背后的先進經驗。第一站,記者們來到了承擔著整個蘭州居民供熱和供暖的“二熱”。采訪了蘭州熱電廠中控室,全面了解了企業除塵脫硫脫硝治理情況以及尾氣排放監控系統。國電蘭州熱電廠生產技術部主任李玲忠帶領記者參觀了廠區的生產設備和環保設備。
李主任介紹道,2014年,為達到國家火電行業新排放標準要求,企業投資約5300萬元,增加了一套濕式電除塵系統,改造后,年減排煙塵200度噸。另外,現在廠區除塵采用的是電除塵+濕式除塵的方式,這樣可以最大的減低揚塵對大氣的污染。對含硫、硝等污染物處理方面,脫硫采取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脫硝采取低氮燃燒+SNCR技術,三項污染物排放濃度均達到國家火電行業新排放標準要求。
隨后,采訪團記者們一行又來到了蘭海商貿城供熱站,了解了蘭海商貿城煤改氣項目以及天然氣鍋爐余熱回收利用項目。
在蘭海商貿城供熱站現場,蘭州市環保局大氣污染防治處處長武衛紅給大家詳細介紹了蘭州市減排、壓煤、除塵、控車、增容、立法、嚴管、問效等八大核心治污措施。
武衛紅說,在治污工作中,蘭州市研究了很多創新舉措,開展了全國首家國家環境審計試點工作,建立了區域性排污權交易試點制度;通過媒體曝光等方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還成立了市公安局環保分局,對環境違法人員實行訓誡談話;在全市全面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對市區燃氣熱水鍋爐實施了余熱深度利用,年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10%以上,全面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將市區劃分為1482個網格(樓院、小區),實現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巡查全天候、調度數字化和應用多元化。禁止黃標車和重型柴油車進入城區等防治方法。
經過各職能部門和廣大市民近3年的共同努力,蘭州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有力保障了群眾的身體健康。蘭州市民紛紛稱贊,蘭州的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了空氣的潔凈指數和群眾的幸福指數。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中央和省級媒體均予以大量報道。
“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觀現實是,蘭州的治污工作基礎差、底子薄、包袱重,各項舉措還處在摸索和完善之中。”武衛紅說。
雖然天在逐漸變藍,但我們的治理道路仍然很遠,步伐永遠不能停頓。防治大氣污染,不能僅僅治理企業污染,市民也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不要再讓藍天成為期待。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