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河鎮位于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最南端,交通便利,通甘谷路、常榜公路穿境而過,與甘谷、隴西、武山毗鄰。氣候特征為降雨少、溫差大,光照充足,十年九旱,溝壑縱橫,土地貧瘠,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山區,平均海撥約在1400-2200米之間。由于植被稀少,耕地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溝沿坍塌等自然災害頻繁。境內共轄19個村委會,166個村民小組,6623戶,32495人,耕地面積10.4萬畝,人均3.4畝。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2215萬元,糧食播種面積5459公頃,糧食總產量93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44元;財政收入1486萬元,財政支出1510萬元。
常河鎮位于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最南端,交通便利,通甘谷路、常榜公路穿境而過,與甘谷、隴西、武山毗鄰。氣候特征為降雨少、溫差大,光照充足,十年九旱,溝壑縱橫,土地貧瘠,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山區,平均海撥約在1400—2200米之間。由于植被稀少,耕地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溝沿坍塌等自然災害頻繁。境內共轄19個村委會,166個村民小組,6623戶,32495人,耕地面積10.4萬畝,人均3.4畝。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2215萬元,糧食播種面積5459公頃,糧食總產量93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44元;財政收入1486萬元,財政支出1510萬元。
常家河鎮位于通渭縣南部,距縣城52公里,南與甘谷縣接壤。西與與榜羅鎮毗連,東北、北、西北與襄南、李家店、第三鋪鄉相鄰。平均海拔1590米,鎮政府駐地海拔1576.4米,年平均氣溫7.4℃,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年平均降水量為444.2mm,總耕地面積為12.5畝,人均占有耕地3.46畝。總土地面積21.87萬畝。
全鎮共轄22個行政村,1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170人。
鄉鎮總戶數6623戶,鄉鎮總人口32495人,鄉鎮從業人員17611人。
19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通電話。通甘路、常榜路穿境而過,與常明路、曹陽路、常高路、陽袁路、常泉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社社通汽車。中國移動、聯通網絡覆蓋全鎮,固定電話、無線接入電話、小靈通電話相繼開通,現有有線電視用戶185戶,衛星電視輸轉用戶4914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8%以上,無線電話接入用戶3515戶,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戶戶通農電。
全鎮共有中小學20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2012人,專職教師101人;初級中學3所,小學16所,在校學生6277人,專職教師250人;幼兒園1所,教師7人,幼兒 68人。農村適齡兒童人數5045人,適齡兒童入學人數499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鄉村衛生機構22個,醫生總數38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新修住院部大樓一座,設置病床數20張。
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2215萬元,糧食播種面積5459公頃,糧食總產量93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44元;財政收入1486萬元,財政支出1510萬元。2006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38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960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500萬元。
草編。農村經濟以勞務和種植業為主,逐步形成了勞務、建筑、商貿三大產業,勞務經濟已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
常河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常抓不懈。鎮黨委、政府把農業科技培訓工作作為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強化服務意識,每年舉辦科普培訓4期,參訓人員達5000人次,主要培訓農機具的使用及果樹栽培,塑料大棚種植,農業經濟作物種植等方面的知識,“十五”期間,培訓星火骨干15000人次,綠色證書8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致富的良好勢頭。常河作為通渭南部干旱區,在農業增收方面僅科技的貢獻率達70%左右,形成了以科技鋪路,經濟作物帶動,示范點建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鏈條,極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糧食生產穩步增加,人均純收入達1603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