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鄉位于甘肅省隴西縣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全鄉平均海拔2096米,鄉區面積92平方公里,全鄉共轄9個村、42個村民小組、2438戶10701人,總耕地面積45095畝,人均4.2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1519元。316國道過境。轄何家門、河口、草灘、蘆子峴、姚家溝、尖山、桃花、金龍、直溝、許家灣10個村委會。地處二陰山區,梁茆起伏,南部有天然次生林。農業主產小麥、馬鈴薯、糜子、谷子,盛產胡麻、黨參等。
所在縣域隴西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路橋的必經之地,面積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萬人。她以悠久的歷史彪炳于華夏文明史冊,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為隴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甘肅省最早的省會。
隴西是全國地道藥材的重要產區之一,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素有“千年藥鄉”之稱。全縣共有各類中藥材資源313種,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連續5年穩定在26萬畝以上,其中黨參、黃牗紅牘芪、柴胡等地道中藥材面積占中藥材種植面積的90%左右,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文峰、首陽兩大藥材市場年交易達10萬噸以上,交易額超過5億元。上海考察團在認真考察了當地的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后,將隴西縣作為上海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這里鐘靈毓秀,人文薈萃。古建筑威遠樓雄居縣城中心,聲聞四達;省級森林公園仁壽山亭臺樓榭,風景秀麗。天下李氏源于隴西,“隴西堂”聞名海內外。?這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達古都西安,西臨省會蘭州,隴海鐵路縱貫東西,寶蘭二線橫跨境內,定隴公路建成使用,連霍高速穿境而過,多條國、省公路與鐵路在“旱碼頭”文峰鎮交匯,成為連結周邊數十個市州縣的交通樞紐。 秦置隴西郡,漢設襄武縣,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隴西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還一度成為甘肅省最早的省會,是隴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于隴西,歷代英才輩出,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方興未艾,分別于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舉辦了“隴西李氏文化全國研討會”、“隴西李氏文化旅游觀光節”和“隴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國研討會暨西部大開發隴西經貿洽談會”。隴西將成為凝聚中華文化的重點縣之一。
唐貞觀十二年,太宗詔令天下,隴西為李姓的郡望。自此,海內外李姓的郡望、堂號均以隴西命名。隴西堂位于隴西縣城南郊、渭河之濱的仁壽山公園內。分置堂號牌樓、太白酒樓及迎賓區、朝祖區、祭祖區等建筑群。中院主祭
堂為重檐歇山頂式結構,雕梁畫棟,檐懸匾額。
修復后的隴西堂選址在仁壽山三清宮以東地帶。初步規劃建設的隴西堂,因地制宜、依山附勢、隨峰就險,順山而建。計劃建設迎賓區、朝祖區、祭祀區等,總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在迎賓區內的隴豐渠上架設漢白玉雕花欄桿的仿古拱橋,連接316國道。沿中軸線修建隴西堂堂號牌樓和3000平方米的太白酒樓,兩邊配建接待廂房,為賓客服務。朝祖區設有六館一堂,即肖像館、忠烈館、名人館、金石館、陳列館、博覽館、功德堂。同時,根據地勢,修建樓臺亭閣,豎向拾級登道,橫向爬山長廊。祭祀區為該建筑群的主建筑,擬建紀念堂--隴西堂、祭祀塔、鐘鼓樓、觀戲臺等。初步預算一期工程為3199萬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