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124.8平方公里,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長約40公里,平均海拔1860米,年平均氣溫7.9℃,無霜期162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左右。鄉共轄9個行政村38個村民小組,2165戶9718人,勞動力5023人,總耕地面積51924畝,人均5畝。種植的農作物品種主要有小麥、豌豆、扁豆、洋芋、玉米、蕎麥等;經濟作物有胡麻、黨參、黃芪、柴胡、板蘭根等。全鄉農民收入主要靠種植洋芋為主,洋芋種植面積占到總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全鄉有14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9個。有黨員295名(預備黨員15名),其中女黨員24名,男271名。25歲以下2名,26—35歲53名,36—45歲67名,46—54歲64名,55—59歲29名,60歲以上80名。本科文化程度4名,大專文化程度28名,中專文化程度4名,高中文化程度37名,初中文化程度109名,小學文化程度114名。1949年以前入黨1名,1949.10—1966.4入黨51名,1966.5—1976.10入黨63名,1976.11—1992.9入黨73名,1992.10以后入黨108名。全鄉有致富帶頭人66名,村干部34名。全鄉農業人口2165戶9718人,非農業人口179人,總人口9897人,勞動力4623人,總耕地面積51924畝,人均5.3畝。2006年底,全鄉共有絕對貧困戶143戶750人,有低收入戶605戶3012人。其中五保戶45戶47人,復退軍人14人。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96元。
全鄉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和勞務輸出為主,全鄉種植的農作物品種主要有小麥、碗豆、扁豆、洋芋、玉米及蕎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黨參、柴胡、黃芪等。農業結構不盡合理,支柱產業缺乏規模,全鄉經濟還很落后,全鄉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還比較低下。2006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2010畝,糧食總產4064噸,人均產糧416公斤,薯類產量2.4萬噸,夏秋比22:78,糧經比79:21。大家畜存欄3018頭(匹),豬存欄4377頭,羊存欄1318只。 過去,全鄉的耕地幾乎全都是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水土的嚴重流失讓農作物產量低、品質差,導致農民收入不高。因此,歷屆黨委和政府把梯田建設作為控制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關鍵措施來抓,堅持以實現整鄉梯田化為最終目標,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驗收”為基本原則,以多條腿走路籌資、人機結合連片興修為保證措施,強力推進梯田建設。全鄉上結合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和扶貧開發工程,對耕地面積進行了摸底調查和科學分類,提出了“宜林的栽樹、宜草的種草、其余的全部修成梯田”的建設思路。在梯田建設中,始終堅持實行統籌規劃,連片治理,徹底打破村與村、社與社、戶與戶之間的地界,整山整溝連片逐年推進,同時嚴把梯田建設質量關,做到“興修一片,成功一片,見效一片”。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累計投入梯田建設資金1108萬元,共興修梯田4.1萬畝,梯田總面積占全鄉總耕地面積的79%。實踐證明,梯田建設步伐的加快,不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真正為農民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鄉地形地貌主要是由山和溝構成的,長期以來,這里植被稀少,生態環境惡劣,干旱和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因此,歷屆鄉黨委、鄉政府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提高全鄉人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根本措施來抓,通過堅持不懈地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整條林帶建設、退耕還林草工程,全面綠化轄區內的荒山、荒坡、荒溝。特別是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以來,按照“荒山有樹、退耕有草、山坡有田、山底有羊、山溝有水”的發展思路,大力開展山、水、田、林、路、草綜合治理,進一步擴大了綠化區域和提升了綠化質量。全鄉已綜合治理和正在綜合治理的小流域六條,治理總面積達13200畝,加上全長6公里、占地6000畝的黃鼠灣林帶建設以及已經完成的10830畝的退耕還林草工程,可以說,全鄉境內大多數宜林宜草的山山梁梁、溝溝岔岔都栽上了樹、種上了草,共栽植各種耐旱樹木129萬多棵,種草3000畝,建淤地壩2座。在夏秋兩季走進來放眼眺望,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披著綠色盛裝的山和溝,而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不僅改變了農民的生存條件,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自然災害的發生率。
權家灣維新洋芋協會是本鄉農民群眾為了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洋芋市場抵御風險的自發組織,設理事會,由張維新擔任理事長,現有組織人員共23人,由全鄉9個村村民組成,權家灣鄉定邦洋芋貯藏購銷協會成立于2005年12月,會長權定邦,會員125人,遍及全鄉9村38社,協會現有洋芋收購總場地一處,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有100噸以上的貯藏窖5眼(窯長21米,寬2.2米,高2.2米),7處溫棚庫,總貯藏量可達3000多噸。投入資金2.4萬元(其中自籌0.8萬元,貸款1.6萬元),其中平整場地投資2000元,貯藏窖總投資6000元(包括人工費),溫棚庫投資4500元,基礎設施建設11500元(包括房屋2間,投資5000元、圍墻3200元、大門1300元、電器安裝1000元、出水管道1000元)協會堅持“面向市場、立足農村、服務群眾”的原則,主要從事洋芋貯藏、購銷等工作。村黨支部為協會提供土地,協會負責為農戶洋芋貯藏提供技術指導、銷售信息等服務。并為農戶提供新大坪、大白花、隴薯5號等優良品種,可與農戶簽定收購合同,隨行就市,保證不低于市場價格兌現收購合同。協會的貯銷運營,可大大緩解洋芋產銷高峰期的貯銷壓力,為農民增產增收,提高生產效益,提供可靠保證,可為農民群眾獲得更多地市場經濟利益,協會年收入達1.5萬元,為了依法合理經營,依照《權家灣鄉定邦洋芋購銷協會章程》辦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